Martha, Maria un Jesus, maalt vun Vermeer
馬大的事奉 Martha
潘健華
馬大、馬利亞、拉撒路姐弟三人都是主所愛的門徒,他們住在距耶路撒冷只有 三公里 的一個小鄉村──伯大尼。就像許多鄉村的居民那樣,他們保持著淳樸、忠厚的特色,一如主稱許拿但業時所說的話:「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心裡是沒有詭詐的。」(約一47)加上他們愛主的心,這就是主愛他們的緣故了。
綜觀福音書的記載,主耶穌共有三次探訪馬大家,第一次是在祂出來傳道的第三年秋天(路十38-42),那時祂剛在耶路撒冷過完住棚節。(約七11-52)以色列人的住棚節是在每年秋收之後,並且在安息日醫好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約九1-41)。不久,耶穌又再訪馬大家,這次是為了拉撒路的死而專程去的(約十一1-44)。第三次的探訪是在翌年春天,逾越節前六日,正是十字架的陰影越來越逼近的時候(約十一55-十二2)。
路加對於馬大的事奉,有很生動的描述:「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路十40)這「心裡忙亂」四個字真是可圈可點,把馬大事奉的心態刻畫得淋灕盡致。跟馬大的「心裡忙亂」成強烈對比的,是她妹妹馬利亞,她「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路十39)倘若拍成電影,這倒是兩組很有趣的鏡頭:一個是動的,一個是靜的;一個是倉卒的,一個是寧謐的。主耶穌對兩姐妹的表現下了非常中肯的評語:「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41-42)
半年之後,當主耶穌第三次探訪馬大家時,馬大的事奉面貌已大為改觀:「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約十二2)著墨不多,卻是刻畫入微。她事奉的熱忱未減,「伺候」的本色不變,但事奉的質素已今非昔比。她已經領悟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的秘訣,也得著了「那上好的福分」,果然是別人「不能奪去的」。
多少時候我們對馬大的事奉常冠以消極性的評語,也常以她作為反面教材,這實在有欠公允。不錯,她以前確是如此,但她是一個有悟性的人,她已把主耶穌的話記在心裡,結果事奉就馬上改觀。這豈不是事奉主的人「不可少」的一件事麼?
資料來源:導向月刊 Steering 國際版
http://www.steering.org/189a/st18905.htm
Luke 41-42 “Martha, Martha,” the Lord answered, “you are worried and upset about many things, but few things are needed—or indeed only one.[f] Mary has chosen what is better, and it will not be taken away from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