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erroad 苦路 慕里歐 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 1670.jpg

慕里歐 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 1670

耶穌受難苦路十四站

  BitterRoad   /   陳韻琳企畫整理

 

註:本企畫選取的的宗教藝術作品,畫家幾乎全數是巴洛克、洛可可時期(1600-1750)的藝術家

 

第四站: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

 

請參考「從莊嚴聖母到偉大母親」與「永遠的母親馬利亞」二文

 

 

 

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門幫耶穌背十字架

  

馬太福音二十七章三十二節

 

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bitterroad苦路 拉斐爾 西門協助背十字架1517.jpg

拉斐爾 西門協助背十字架1517

 

這幅由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收藏,文藝復興巨匠拉飛爾畫的「西門協力抬起十字架」,說出很多的訊息。耶穌背負起沉重十字架往髑髏崗上時,由於體力不支,一位從古利奈來的叫西門的人,被士兵們命令抬起十字架。拜占庭的「畫家指南」上記載著:「耶穌筋疲力盡,被石頭絆到,倒在地上,古利奈人西門路過此,他生有落腮鬍子,灰鬍黑捲髮,身著短裝,當即把十字架抬起扛到自已肩上。」根據尼考迪姆所著「仿福音書」描述,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瑪利亞的姊姊馬大及沙洛邁的瑪利亞(雅各和約翰的母親),一起來到刑場。她們在往髑髏崗的路上,看見耶穌背負著沉重十字架,站在旁邊,顯得無助與無奈。伸出雙手欲擁抱耶穌的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瑪利亞左後方穿紅衣、披長髮是抹大拉的瑪利亞,扶著耶穌的母親跪在地上應該是馬大,努力照顧經不起慟子之痛的瑪利亞。耶穌的母親右後方穿藏青色應該是雅各母親,她名字也叫瑪利亞。耶穌從耶路撒冷背著十字架到髑髏崗,就是所謂「十字架苦路」。

 

第六站:維若妮卡為耶穌擦汗

 

在這個天主教傳說中,維若妮卡幫耶穌擦汗後,手帕上便印下了耶穌的臉容,成為聖物。因此,天主教的宗教藝術中,有非常多跟維若妮卡的手帕有關的畫作。

 

bitterroad苦路 許爾 維若妮卡為耶穌擦汗1650.jpg

許爾 維若妮卡為耶穌擦汗1650

 

耶穌總共跌倒三次,分別為第三、七、九站

 

第八站:耶穌安慰耶路撒冷的婦女們

 

bitterroad苦路 巴撒諾 耶穌安慰耶路撒冷婦女們1582.jpg

巴撒諾 耶穌安慰耶路撒冷婦女們1582

 

路加福音二十三章二十七到三十一節

 

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內中有好些婦女;婦女們為他號咷痛哭。耶穌轉身對他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因為日子要到,人必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那時,人要向大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向小山說:遮蓋我們!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

 

第十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路二十三:三十三到三十四節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約十九章十七到二十七節

 

他們就把耶穌帶了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話叫各各他。他們就在那裡釘他在十字架上,還有兩個人和他一同釘著,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猶太人的祭司長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bitterroad苦路 林布蘭特 舉起十字架1633.jpg  林布蘭特 舉起十字架1633

 

bitterroad苦路 魯本斯 舉起十字架.jpg   魯本斯 舉起十字架

 

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作了這事。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

 

資料來源http://life.fhl.net/Art/bitterroad.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 的頭像
    mini

    這是mini的部落格

    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