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ed.uq.edu.au/index.html?page=39006
《提摩太前書》第四章 分享題 Q&A 1 Timothy by mini 江敏妮
《牧養手冊》— 神的僕人注意事項
==========================================
提摩太在何時何地被按手接受聖職?今日傳道人接受牧師聖職,應稱為「按立」還是「封立」?
提摩太接受按手禮,相信是在路司得,由保羅與路司得教會的長老們一同為他按手,使他可以在路司得及以哥念一帶開始為主傳道。
“按手”的“按”字原文為EPITHESIS,原意為“放在上面”,只按手在人之上,不一定在“頭”上,也可在身上或手上,例:
(一) 列王紀下十三16 以利沙按手在以色列王約阿施的手上。
(二) 但以理書九21 天使按手在但以理身上。
(三) 神曾吩咐摩西按手在約書亞之上,使他將來去完成摩西未竟之工(民二十七22-23;申三十四9)。
(四) 主那穌在世傳道時,多次按手為人治病(太九18;可六5)。也按手為孩童們禱告(太十九15)。
(五) 使徒們也時常為人按手禱告(徒六6,八12)。
(六) 當保羅在大馬色悔改信主時,亞拿尼亞也為他按手,叫他能看見(徒九17)。
保羅與巴拿巴出外傳道時,也在各教會中“選立”長老(徒十四23)。“選立”一同,原文是“伸手”之意,指伸手在人身上,或按手在人頭上或身上而言。可見按立長老也是“按手”的,但中文在此譯為“選立”,不如譯為“按立”,因原文有“手”字,指按手而言。保羅說,提摩太接受按手時,也獲得了恩賜。提摩太後書一6保羅重提此事:“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可見接受按手,是帶有屬靈的、天上的奧秘在其中。“按手”,是很古的禮節,也是神所制定的。按手也是在當時甚為流行的。
神吩咐摩西為約書亞按手時,曾說要摩西將他的尊榮給約書亞幾分。這與保羅所說、他與眾長老為提摩太按手時使他獲得神的恩賜相同,所以地上的“按手”與天上的安排有關,接受按手的人應該重視此禮。
今日傳道人接受按手,被“按立”為牧師,也是極為神聖之舉,為人按手的人,不可隨便,保羅告訴提摩太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可作今日牧師團按立傳道人為牧師的參考:“給人行按手之禮,不可急促,不要在人的罪上有份,要保守自己清潔” (五22)。意指有些人不應接受按立為牧師、長老及執事,所以為他們按手的人,如隨便行禮,便會在他們的罪上或不潔上有份而被玷汙了。接受按手的人,也不可隨便,免得自招災禍。為人按手的人必要審慎,接受按手的人,也必須有真正事主、終身事主的心志。傳道人接受按手為牧師,應稱為“被按立為牧師”,不應稱為“被封立為牧師”(或簡稱按牧而不應稱為封牧),因為“封”是指有王的國家對臣子的一種動作,路加福音三10提及三個“分封”的王,傳道人被按立為牧師不是“做官”,不能用“封立”這動詞,應更正稱為“按立”纔是。屬世的詞句用在屬靈的生活上較易使人走向自我中心。
==========================================
◎ 註釋:
4:1-2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
這有點像我們平時所說的,面皮厚了、良心烙慣了,所以不覺得。關於「烙印」,我們知道昔日的奴隸有時在身上被烙印,表明他是屬於某一個主人。這些假教師的良心上既然有撒但的烙印,標明他們是撒但的產業。
4:3 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 (或譯:又叫人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
一般宗教的觀念,總以為在「婚姻」和「飲食」這兩件大事上克制自己,就是敬虔,因此不惜違反生理的需要,提倡禁婚和吃素,來換取靈魂的得救,這完全是鬼魔的道理,是邪靈的迷惑,其實毫無功效。我們基督徒卻認識,婚姻乃是神的定規(創二18-25),因而正常的嫁娶;又知道萬物都是神所創造的,只要『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絕的』,所以一切正當的食物,只要經過祝謝,我們甚麼都吃。所以凡是進食,最好都先祝謝。
主張禁止嫁娶的人,以為沒有嫁娶,就能作一個聖潔的人。也有人以為,只有禁止嫁娶和戒葷,才能發展魂的能力。他們認為若自己能夠只吃素,不吃葷,就能進入更高境界。意即:我的生命只要靠著植物來維持,不必有救主,不必有死,不必有救恩。但基督信仰的原則卻是從死裏得生命。
魔鬼要破壞神藉著人的婚姻所要成功的目的,所以就禁止人嫁娶。牠不只有禁止人嫁娶的行動,並且還把禁止人嫁娶這件事,當作道理教訓人,也就是當作一種主義教人實行。「靈智派異端」認為在本質上靈完全屬善,但物質則完全屬惡。這個立論產生一個結果:有人因此而宣講與身體有關的一切皆是惡的,並且這世界萬物也是邪惡的。這種異端在以弗所鑄成兩個肯定的錯誤:
(一) 他們堅持人應「禁戒食物」,因為食物是物質,所以屬惡的;又因為食物用來維持身體,而身體也是邪惡的。
(二) 他們堅持人須「禁戒嫁娶」,因身體的本能是邪惡的,所以這種事情必須完全抑止。
4:4-5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
『成為聖潔』意即「分別為聖」,歸屬於神,為神使用。原來神所造的一切,因亞當墮落而失去屬神、為神所用的地位。
4:6 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在真道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善道上得了教育。
有此一說:屬靈的原則就是加利利海的原則。巴勒斯坦有兩個湖:
(一) 一個是能進能出的活水湖--加利利海;
(二) 另一個則是有進無出的死水湖--死海。
事奉的生命是加利利海的模式,而非死海的模式。你既然在神面前有所接受,就要與人分享;領受越多,分享教導也要越多。這樣,你就像一根流通的管子,越流越滿。因為神要加倍地賜服給你。如果你把白白領受的,不肯施捨他人,就會白白的失去,最後是空空如也,好像管子阻塞一樣。死海因為它只有進沒有出,水量屯積無流,水質就變為極度鹼性,成了死水的鹼湖,無法讓活物生存。
4:7-9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世俗的言語』原文含有「干犯聖物」之意,以聖物俗用,而干犯神的話語。
『操練』希臘文是「體操」。原文含有裸體之意。因希臘人操練的時候會先脫去衣服。當保羅寫這書信的時候,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很盛行,保羅就用這作比方。今天神是在我們的靈裏,所以要操練敬虔,那就是要操練靈了。
『敬虔的奧秘』既然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三16),那麼『敬虔』就必是『基督的具體彰顯』,也就是在凡事上,活出神的光景,而能『像神』Godlike (敬虔直譯)。所以操練敬虔的真意,並非憑人工努力,在外面作出一種恭敬虔誠的樣子,乃是讓基督在裏面充滿,而在外面自然活出他的榮形。基督徒應當操練靈魂,像運動員操練身體一般。身體的健康人不應鄙視的;在基督徒信仰之中,人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當保羅提及這件事的時候,他心裏想著若干事情:
(一) 在古代世界中,特別是在希臘,健身運動場是危險的地方。為什麼?每一個城市都有健身的場所,因為希臘的青年,從十六歲至十八歲,健身操練是他們教育的主要部分。但是古代世界卻存著一個令人難解的同性戀問題,而健身運動場就是培養這種特別罪惡叢生的溫床。
(二) 保羅呼籲信徒對事物有一種均衡的看法。身體操練本身不錯,也是必需的;但是它的用途仍然有限。它只能發展人的一部分;只產生短期的果效,因為人的身體是必然毀壞的。但人若在敬虔上操練,他的整個人,包括身體,心和靈都會有進步;而且產生的果效不單是一時的,且是永恆的。基督徒不是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他是上帝的運動員。
4:10-12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勞苦努力』另一意指運動比賽。『年輕』原指提摩太肉身年齡的年輕,但也可引伸說到屬靈年日的年輕。但不管是那一方面的年輕,都不要自暴自棄;只要努力追求,快速長進,就可作弟兄姊妹的好榜樣。
4:13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不要因為不會講就不讀,要知道,先讀以後才會講。猶太人的會堂也罷,使徒時代的教會也罷,都很注重在眾人面前宣讀聖經(西四16)。
4:14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提摩太是使徒保羅(提後一6)加上眾長老藉著預言給恩賜。他們是藉著按手將他帶進身體,給恩賜的是膏油。他們為提摩太按手禱告的時候,神賜給其中一個人一個預言的禱告,斷定他將來是怎樣的人,這一個禱告支配了受按手的人將來一生的特點。在這裏,就是元首的權柄,藉著代表的肢體,將當得恩賜賜給那受按手的人。在使徒時代,使徒的確是有這個權柄,按手在別人頭上,就會有恩賜給那個人的。在今天,恩賜是藉著聖靈,臨到信徒們的身上。
4:15 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在舊約中有一個先知來見亞哈王,向他講了一個比喻。他說在一場戰事中,有人把一個戰俘帶來交給他看管,並吩咐他說,如果那戰俘逃脫,他便要償命;但是他讓自己的精神不能集中,而且當他『正在忙亂之間,那人就逃走了。』(王上二十35-43)基督徒領袖往往生活在『忙亂之間』,很容易會讓那些至要的事情『不見了』。所以集中思想是基督徒領袖首要職責。當賀川豐彥Kagawa 決心要做一個基督徒的時候,他第一個祈禱就是:『上帝阿!求你使我像基督。』基督徒領袖的祈禱首先必須祈求他能夠更肖似基督;惟有藉著這個方法,他才能把別人引到他的面前。
4:16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
一個服事主者,絕不可『輕忽所得恩賜』(14節);不管恩賜是大是小,是在那一方面,都要常常『思念』,並將全人『置身其中』,完全擺上(15節原文)。這樣就能顯然的『長進』,恩賜越過越強,託付越過越大,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
『謹慎自己的教訓還容易,謹慎自己就比較困難。』-- 牛述光
有一次,柏拉圖被人誣告他的行為不名譽。他說:『是嗎?我們必須用自己的生活證實別人的指控是錯的。』話語的辯護不能平息別人的批評,惟有行為能。
==========================================
◎ 參考資料:查經資料大全。台北靈糧堂每日靈修禱讀。
http://www.ched.uq.edu.au/index.html?page=39006
http://www.hcchurch.org.tw/collage/photos/2003/06/6-05.JPG
http://www.cccowe.org/content.php?id=203&sub_function_change=cbox
http://stpetercp.hkskh.org/Shares/PhotoGallery/Files/31/pages/IMG_4478_JP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