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embers.optusnet.com.au/~goawa/monasticism.jpg
基督教歷史年代表
(350 - 483)
江茂松 編譯
這個年代表目的在幫助任何宗派基督徒認識基督信仰的歷史發展。這份年代表參考 Paul Harvey, 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the 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 (on Compuserve), 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Bible by John Berchmans Dockery O.F.M. 在年代部分的問號表示大約的年代,在內文的問號則表示這是具爭議性、未被廣泛接納的論點。
原始網頁:http://www.cwo.com/~pentrack/catholic/chron.html
350-400 |
第一本基督徒聖經與第一本西方基督徒聖經完成的年代,中間有許多修正的部分。 |
352-366 |
第卅六任教皇利比里奧(Liberius) |
354-430 |
聖奧古斯丁,拉丁主教,被認為是正式基督教神學創始者。 |
355-365 |
反教皇腓力斯二世,亞流主義,由君士坦丟二世支持。 |
360 |
匈奴侵略歐洲,書卷被書本取代。 |
361-363 |
猶力安(Julian)東羅馬變節的皇帝,嘗試恢復異教。 |
363 |
老底嘉大公會議(Council of Laodicea)訂定新約26本書卷,不包括啟示錄。 |
364 |
老底嘉大公會議(Council of Laodicea)判決基督徒守第七日為安息日者死。 |
366-384 |
第卅七任教皇達瑪甦一世(Damasus I)雇用惡棍屠殺復興的反教皇主義烏爾西努派人 (利比里奧派 Liberians) |
366-367 |
反教皇主義烏爾西努,由前任教皇利比里奧(Liberius)支持。 |
367 |
亞他那修,亞歷山大主教,第一次提到現在新約的廿七卷書。 |
379-395 |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統一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 |
380 |
狄奧多西大帝於 二月廿七日 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國教。 |
381 |
狄奧多西大公會議(Council of Theodosius)在康士坦丁堡召開,第二次合一運動,裁定耶穌有真正的人性。 |
382-384 |
教皇達瑪甦一世(Damasus I)要耶柔米修訂並整合拉丁文聖經。 |
383 |
羅馬軍團撤出不列顛。 |
384 |
耶柔米呈予教皇達瑪甦一世(Damasus I)新的拉丁文福音,原始文件已遺失。 |
384-399 |
第卅八任教皇西里修(Pope Siricius)批評耶柔米。 |
393,397 |
奧古斯丁大公會議(Augustine's Councils)正確提及新約廿七本書卷。 |
395 |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禁止一切異教儀式,包括奧林匹克競賽。 |
395 |
奧索尼烏斯(Ausonius,b.310?)高盧第一任基督徒省長。 Loeb Classics 2v (Latin) |
396 |
西哥德王亞拉里克(Alaric)掠奪雅典。 |
399-401 |
第卅九任教皇亞那他修一世(Anastasius I) |
400-484 |
第一本西方聖經與教會大分裂年代 - 基督教教義已經成形,羅馬帝國衰亡。 |
400? |
耶柔米通俗本拉丁文(武加大)聖經(Vulgate Bible)原始文件遺失。武加大聖經成為標準版西方聖經。 |
400? |
耶柔米增加馬可福音16:14以後經文。 |
400? |
耶柔米增加約翰福音拿淫婦責難主的經文 (John 7,53-8,11) |
401-417 |
第四十任教皇印諾森一世(Innocent I)裁定羅馬一些習俗為基督教的規範。 |
401 |
西哥德人入侵義大利。 |
403 |
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安提阿主教,古教父,毀壞以弗所亞底米神廟。 |
410 |
西哥德王亞拉里克入侵羅馬。 |
415 |
亞歷山大主教西里亞,被除名的猶太人,以牡蠣殼殺死女數學家海巴夏(Hypatia)。 海巴夏Hypatia 的死是數學史上少見的悲劇。由於基督教方興, Alexandria 作為地中海南岸的重鎮,教會與國家都想掌握主導權,當時(412年)新就任的大主教 Cyril,與羅馬 Alexandria 長官 Orestes 正進行激烈的政治鬥爭,Hypatia作為一個異教領袖又是 Orestes 的朋友,便被狂熱的基督教徒視為眼中釘。她的死,一說被 Nitrian 僧侶殘忍謀殺,一說被基督徒帶領的暴民凌遲至死,都是政教相爭下的悲劇。 |
416 |
西哥德人佔領西班牙。 |
417-418 |
第四一任教皇柔西母(Zosimus) |
418-422 |
第四二任教皇波尼法修一世(Boniface I) |
418-419 |
反教皇者優拉流士(Eulalius) |
418 |
法蘭克人佔領高盧 |
420 |
聖耶柔米,拉丁學者 |
422-432 |
第四三任教皇席勒斯丁一世(Celestine I) |
431 |
以弗所大公會議(Council of Ephesus)第三次合一運動,裁示馬利亞為聖母。 |
429 |
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將蘇格蘭人趕出英倫南部。 |
430 |
聖奧古斯丁,古教父、神學家及哲學家,著作「上帝之城」、「懺悔錄」等鉅著。 |
431 |
敘利亞基督教分裂成東方的(涅斯多流被以弗所大公會議裁定為異端)與西方的雅各派(Jacobites) |
432 |
聖派翠克開始愛爾蘭宣教事工。 |
432-440 |
第四四任教皇西斯篤三世(Sixtus III) |
433-453 |
匈奴的阿第拉(Attila)入侵西羅馬,人稱「上帝的鞭子」 |
440-461 |
第四五任教皇利歐一世(Leo I) |
450 |
馬可福音添加耶穌復活的經文 (Mark 16, 9-20) |
451 |
迦克墩大公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第四次合一會議。裁示耶穌是在神體人體中的神人二性,是關於耶穌神人二性爭論導致教會分裂的妥協物。 |
451 |
君士坦丁堡的涅斯多流派,涅斯多流強調:「馬利亞不是聖母」。 |
454 |
君士坦丁堡一修道院院長猶迪克(Eutyches)提出基督一性論,他認為基督神人二性閤為一性,被判為異端。 |
455 |
汪達爾人(Vandals)攻佔羅馬。 |
457-474 |
第四六任教皇利歐一世(Leo I)成為羅馬帝國剩餘的東羅馬帝國皇帝。 |
461-468 |
第四七任教皇西拉魯斯(Hilarus) |
468-483 |
第四八任教皇辛普利希司(Simplicius) |
474-491 |
東羅馬皇帝齊諾(Zeno) |
476 |
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Romulus Augustulus)遭廢黜,西羅馬帝國遂亡,從此西歐進入封建社會。 |
480-547 |
聖本篤(St. Benedict),聖本篤派創始人。 |
483-492 |
第四九任教皇腓力斯三世。 |
資料來源:http://ce.fhl.net/course/ChronologyofChristianity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