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5W簡介 Book Of Ezra compiled by mini
重建並修飾神的家
【以斯拉記――恢復神的見證建殿】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要與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同讀;都是講到被擄後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城牆。
Who / Whom
作者 以斯拉
本書作者,從開頭幾節與歷代志下的結尾幾節經文相同(拉一1-3、代下卅六22,23)看來,暗示亦為以斯拉Ezra(意幫助)所編寫的。他是大祭司希勒家Hilkiah(意神是我的主)的曾孫,(拉七1;王下廿二8)。是一位敏捷,通達,大德的文士和祭司,(拉七 6,12,21),且是一位卓越的解經者。不愧為名門望族之後裔。他於主前457年由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時,而作此書。許多學者認為、書中所論之所羅巴伯Zerubbabel(意在巴比倫生的),以斯拉,乃基督為元首為祭司之預表。(拉二2;四3;七11;來二10;弗四15;來七28)。
以斯拉也寫了歷代志上下和詩篇119篇,並領導一班人編輯舊約成典。他與尼希米同時,以斯帖較早,先知哈該、撒迦利亞更早,而瑪拉基則較晚,均屬被擄後的歷史和先知書。
以斯拉是大祭司的後裔,他曾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拉七10),對於復興猶太百姓的信仰影響甚大。他也受當代君王的器重,被亞達薛西王稱為「通達天上神律法大德的文士」(拉七12)。
一、傳統上認為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都是同一個作者寫成。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歷代志上下是由其他作者寫成。
二、傳統上認為以斯拉是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的作者。
三、雖然有許多學者持不同看法,不過一般還是認為以斯拉是在西元前458 年到耶路撒冷,尼希米則在十三年後,也就是西元前445年到達耶路撒冷。尼希米的年代比較沒有爭議,第一任省長的年代是西元前445-433年。
寫作對象
以斯拉記是寫給那些已經受過神管教的百姓看的;他們都渴望有一個新的開始、一次新的機會。假如他們要這樣做,他們必須重建敬拜的結構。這些結構包括實物設施(聖殿)和正確的內心態度(悔改)。以斯拉記記載的,不單是聖殿的重建,更是百姓與神的復和。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總共約有五萬人。
When
寫作時間 中國東周
約主前450年左右。可能是在大利烏王二世(西元前423-404年)末期或以後寫的。
故事時間 中國東周
主要內容大約在主前536-457年左右,約80年。
以斯拉記是從西元前538年開始記載,那正是尼布甲尼撒毀滅耶路撒冷,打敗南國猶大,並把猶大人擄去巴比倫後的第四十八年(參王下25章;代下36章)。尼布甲尼撒在西元前562年駕崩,繼位者軟弱無能,到西元前539年,在以斯拉記未展開序幕之前,巴比倫便被波斯殲滅。不論是巴比倫人或是波斯人,都對俘虜採取懷柔政策,容許他們擁有土地和家園,過正常的生活。很多猶太人,如但以理、末底改和以斯帖,都能夠在那裡居顯要位置。波斯王塞魯士更准許不少離鄉背井者重返故國,當中也包括了猶太人。他希望藉此使人甘心效忠,在邊境周圍建立起緩衝區,為帝國阻擋外敵。這一政策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希望,也是一個新開始。以斯拉記開場時,新巴比倫帝國已經沒落,耶利米預言猶太人將歸回故土的話實現了(耶二九10~14)。
第一至六章記載由所羅巴伯帶領的第一次歸回。被擄歸回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建壇獻燔祭,然後是為神建殿。建殿受到神子民的敵人各方阻攔,但也得到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
第六和七章之間相隔五十八年。在神聖的歷史中,這是以斯帖王后傳奇故事發生的時候;在世俗的歷史中,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塞莫皮萊戰役和薩林米斯戰役也在這時期發生。
第七至十章再記述主前四五八年,以斯拉得亞達薛西朗占米紐斯的詔命回到耶路撒冷的行程。這幾章詳細敘述以斯拉要改革以色列民的個人行動。
【年代表】
主前 五三九 古列在巴比倫掌權
五三八 古列的上諭;在所羅巴伯領導下,首次回歸耶路撒冷
五三○ 坎拜棲茲登基
五二二 大利烏登基
五一六 聖殿完成
四八六 薛西斯登基
約四八六至四八○ 以斯帖記事蹟
四六五 亞達薛西登基
四五八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
四四五 尼希米抵耶路撒冷
四四四 耶路撒冷城牆完成
四三三 尼希米返巴比倫
? 尼希米以後再度往耶路撒冷
波斯帝國的相關歷史、以色列歷史概論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491450
Where
寫作地點 耶路撒冷
故事地點 波斯至耶路撒冷
波斯帝國相當尊重各地的風土民情與宗教信仰,將巴比倫所擄掠的神像、人民都歸回原處。古列圓筒石印中,即記載有古列王歸還神像、重建廟宇與將百姓送返原居地的事情。因此猶太人的被擄歸回,是先知預言的應驗,也是當時大環境所驅。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總共約有五萬人。
Why
寫作目的
以斯拉記寫作的目的是為鼓勵及引導流亡後回歸的猶太人,使他們明白重建他們與耶和華的聖約關係是絕對必要的。其中心是在聖殿中敬拜神和遵行神的話語。流亡者的饑荒不在於缺乏食物,乃在於無法敬拜神和聽不到神的話語(參見阿摩司書8:11-14)。
What
書名
以斯拉記Book Of Ezra乃為神的選民被擄七十年歸回以後的第一卷史書。(自主前606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至536年古列王下詔時止,耶廿五9 10,廿九10,拉一1-3)。並且與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為舊約歷史書的最後三卷。本書系記載猶大人的回歸故土,重建聖殿,教訓律法,認罪悔改,清除雜婚,復興聖名之事。它在猶太人古希伯來文(四8-六18,七11-26為亞蘭語)的聖經中,與尼希米記原為一卷。至三世紀時,才把它分為兩卷書。亞歷山大基督教學者俄利根Oregin(主後185-254)稱此二書為以斯拉記上下卷。
語言 希伯來文 / 亞蘭文
本書 四8-六18,七11-26 為亞蘭文,符合當時的情況。
鑰字 神的手
例:耶和華的手幫助他(七6、28,八18、31,一1、5,五5,六22,七27)。
鑰節
1:1 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
1:5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 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
7:6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 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華─他 神的手幫助他。
7:10-11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祭司以斯拉是通達耶和華誡命和賜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
簡目
一、第一批百姓,歸回耶路撒冷建殿 一~六章
二、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教導神的話 七~十章
大綱
以斯拉記可以很容易地被分為兩部分,中間是57年的間隔。
第01-06章 所羅巴伯帶領的回歸〔重建聖殿──敬拜神的優先性〕
1. 被擄之重歸(1-2) 2. 聖殿之重建(3-6)
第07-10章 以斯拉帶領的回歸〔重整民心──與神同行〕。
1. 被擄之重歸(7-8) 2. 宗教之重建(9-10)
重點 |
重建聖殿 |
58 |
重建百姓 |
||
分 |
建 |
聖 |
祭 |
污 |
|
1 3 |
4 5 |
7 8 |
9 10 |
||
主 |
所羅巴伯率眾返鄉 |
以斯拉率眾返鄉 |
|||
聖殿恢復 |
靈命復甦 |
||||
地 |
波斯至耶路撒冷 |
波斯至耶路撒冷 |
|||
時 |
23年 |
1年 |
資料來源:
http://a2z.fhl.net/php/pcom.php?book=3&engs=Ezra
http://www.konline.org/biblestudy/JBS_A/DBC_05.doc.html
http://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BibleBriefIntroTable.asp?ID=15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5Ezra/15index-T.htm
http://www.dbsbible.org/ct50/Books/PI_Study-Ezr/b5/Student/index.htm
http://old2.cef.org.tw/program/resource/resource_read.php?resource_id=25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7%B6%93%E6%88%90%E6%9B%B8%E6%99%82%E5%BA%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