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shleong106.pixnet.net/blog/post/10172593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廣播版】
環宇廣播電台FM96.7 費平Live Show 費平小學堂 vs mini
=====================================================
傳道書7:2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Ecclesiastes 7:2 It is better to go to the house of weeping, than to go to the house of feasting; because that is the end of every man, and the living will take it to their hearts.
從死亡的角度看事情、會比從預測未來看事情來的客觀。
這句是國王提醒孩子、或老師提醒學生的一句名言。不要整天想跟吃喝玩樂的人在一起、去遭喪之家看看、將來你也會遇到死亡、你打算如何生活?麥可會死、我們也會;麥可會有金錢的問題、情感的問題;我們也有機會碰到。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死亡是公平的對待所有的人。不論你自認高貴, 自認比別人聰明,結局都差不多。
你看到麥可的死有何感想?生前痛苦、死後雖解除痛苦、大家還不放過他、甚至他的家人也不珍惜他。把他當搖錢樹,令人悲慟。人不值錢、人不如錢。
傳道者明瞭人生的變幻與終局,且認同悲傷者的心境,往遭喪的家去,提醒他們有關人的局限和終局,人人都有一死,這是無可避免的,活著的人應不忘死亡的事實。「因為活著的人應該常常提醒自己,死亡等著每一個人。」
在神的恩典之下,有時也有憂愁臨到,成為我們生命上的益處。憂愁不是掛慮,憂愁常會帶領我們進入更深。終日耽溺吃喝玩樂,易致淺薄、或短視近利。憂愁常使我們多思考;憂愁也使我們不急躁,認準動機和目標。凡是被神使用的人,都曾經過憂愁。
◎ 參考資料:查經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