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osexual gay同性戀同志wset acc-tv com.jpg
http://wset.acc-tv.com/images/wset/news/homosexual-gay.gif

同性戀是生成的嗎?  /  嘉倫

1930-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金賽博士在一些二個月至十四歲大的男孩子身上做了一連串不道德的性實驗,然後偽稱美國10%-47%的人口為同性戀者(Th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又1993715美國National Public Radio向全國作廣播,題目是Was a team of scientist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n the trail of a gene that causes homosexuality? 數星期後Newsweek雜誌又於封面大字標題"Gay Gene?",結果令人誤信「同性戀由遺傳因子導致」的假設已經被科學證實。時至今日,不少人均認為同性戀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一個人的皮膚、頭髮、眼睛的顏色一樣,不能受環境影響,也不可能改變。這個謠傳往往成為同性戀運動的重要論據,以致把同性戀者與其他小數民族相提並論。

同性戀是生成的嗎?讓我們從下面三點來思想:
 

一、假設同性戀是遺傳的,那麼一個男同性戀者若要繁殖下一代,則必須找一個異性戀的女性,這樣生下來的孩子只會承襲一半的同性戀遺傳因子,這個孩子長大後若要延續後代,也必須找一個異性戀的異性伴侶,這樣他們生下來的孩子則只得四分之一的同性戀遺傳因子,如此類推,不多幾代,同性戀的遺傳因子便會漸漸消失,我們又怎能說同性戀是遺傳的呢

二、假設同性戀是生成的,則一個同性戀者無論立下多大的決心,怎麼樂意接受幫助,也不可能變成一個非同性戀者,因為他生出來就是個同性戀者,正如一個中國人,即使他在印度長大,在印度生活,五十年後他也不會變成一個印度人,因為他生出來就是個中國人。然而事實告訴我們,世界各地許多同性戀者因著基督的救贖而改變過來,脫離同性戀行為,過著美滿的生活,本報八月份所載馬秋蕊的見證就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她脫離四十多年的同性戀生活,並且至今已經十六年了,倘若同性戀是生成的,他們又怎麼能改變過來?

三、六月七日溫哥華市中心區樂信廣場家長反對同性戀教育集會中,電視報導在場同性戀者所呼叫的口號是:「百分之十不夠數,招攬!招攬!招攬!」(按正確的統計同性戀者約佔1-3%倘若同性戀者果真是生成的,那麼孩子們長大後自然就是同性戀者,又有何招攬之必要?

一個人的行為多受其過往背景、現有環境及其宗教信念所影響,有統計顯示大部份的同性戀者在幼年時都曾受到性侵犯,及至青春發育期間,他們對自已感情及生理發展方面都會感到困惑,在這情形下很容易導致同性戀的心理傾向及行為;另一方面青少年或兒童若出身破碎家庭,或受到父母虐待或忽略,他們未曾親嚐一般孩子所享受的愛與呵護,就冀求在同性伴侶身上尋求慰藉,以彌補心靈和感情上的空缺。凡是僻好,一經染上就很難戒除,不少同性戀者一方面在這種生活上追求滿足,一方面掙扎嘗試脫離卻苦無成果,如今有人說同性戀是生成的,他們便很容易地接受了。

這個可怕的謊言不知迷惑了多少人,它不但攔阻我們正視同性戀問題以對同性戀者有實際的關懷和有效的幫助,同時更有礙我們對正在成長的下一代作正確的輔導。「同性戀是生成的嗎?」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慎思明辨,切忌盲從附和,人云亦云。

======================================

 

同性戀基因的謠傳  /  嘉倫
 

1993715美國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向全國發出宣告性的廣播:「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一群科學家,是否已經尋得導至同性戀行為基因的蹤跡?」次日,Science雜誌立刻刊登這份宣稱可能尋得同性戀基因的研究,數星期後,Newsweek雜誌更以「同性基因?」(Gay Gene)二字斜跨整頁封面,字體顯著奪目,使在商場購物的人從雜誌架旁經過時都看得清楚。於是,很多人就憑直覺以為同性戀遺傳基因已經是科學驗證了的事實,但實情卻不是這樣。
 

美國同性戀研究治療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herapy of Homo-sexualityNARTH)指出,這個由Dean Hamer及其同僚所做,叫「關連調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一個家族中檢定某種行為的特徵,然後找出基因中染色體的變化,再決定這種變化是否在一些有同一行為特徵的家庭成員中較多出現。一般人會認為這些染色體的變化既然和某種行為特徵有關連,所以這種行為就是由遺傳因子所導致。但事實並非這樣,因為任何一種特徵,都會引致無數同樣的變化。
 

另外,兩名美國活躍分子Michael BaileyRichard Pillard曾在一些同卵孿生兄弟非同卵孿生兄弟中作研究,報告顯示接近半數的孿生兄弟是同性戀者,因而立論說同性戀是基因形成的。但是,另外兩名遺傳基因的研究學者則認為,此報告恰好反映出同性戀受環境影響的有力證據。家庭研究學會的Paul Cameron博士亦發現,同性戀者引誘其孿生兄弟與其發生性行為的情況極為普遍。況且,此研究亦包括一組領養兄弟,他們的基因固然完全不同,但其中卻有百分之十一的兄弟,均有同性戀行為。因此,Science雜誌指出:「這顯示同性戀行為,並無遺傳因素,反而是家庭環境所構成。」
 

1991年一位叫Simon Le Vay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他解剖了十九名死於愛滋病男同性戀者的腦部,發現他們下丘腦的一處稱為INAH-3的地方,大都比另外十六名男異性戀者為小,其大小和六名被解剖的女性一樣。他因而推論男同性戀者之有同性戀的傾向,乃因他們腦部的INAH-3和女性一樣之故。但問題是,這十九名被假定的同性戀者均死於愛滋病。當男性患上愛滋病後,身體各部都會產生變化,男性荷爾蒙也會大量減少在動物研究中發現,雄性荷爾蒙會引致腦部類似INAH-3的地方縮小,故這些男同性戀者腦部的情形,有可能是愛滋病所導致。此外,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定律亦說明:「行為上的變化,會引起結構上的變化。」故此,同性戀者的多年同性戀行為,再加上愛滋病毒的入侵,令身體某部份產生變化,一點不足為奇。而這研究更大的漏洞,是這些死於愛滋病的男性,他們生前的性傾向如何Le Vay無法確定。Le Vay在其著作中亦表示:「別人常說我已經證實了同性戀是遺傳的,其實並非如此。」
 

這四個在1991年及1993年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均被傳媒渲染及被不少人所誤用,但這些研究卻被其他科學界人士批評為漏洞百出。並且,這些研究再被重複試驗時,卻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些研究人士從來沒有表示,他們的研究肯定證實了同性戀和遺傳有任何關連,「同性戀基因」這個論點也從未被科學界所承認。

那麼同性戀是怎麼形成的?同性戀的成因十分複雜,有出於性慾的誘惑,有出於感情上的需要,也有出於孩提時代對自己性別的困擾。Cameron博士和多位心理學家發現,很多同性戀者都曾在童年時代被性侵犯,結果長大後也有侵犯年幼同性的傾向。另外,有些人與異性交往有不愉快的經驗,受不了挫折時,也很容易將感情投向同性。至於家庭方面,倘若一個人年幼時受父母虐待或忽略,他們成長後則亦可能有此傾向。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倘若父母求子心切,但未償所願,結果把女兒當作男孩子來撫養,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性別的混亂。這種情況在女同性戀者中較為普遍。當一個人墮入同性戀生活後,就會泥足深陷,難以自拔。這時,若有人對他說這是生成的,他就會十分樂於接受了。

同性戀基因」這個謠傳,比別的謠傳更為可怕。因為,這個謠傳會為社會造成一連串深遠的影響,因為:

一、倘若同性戀是生成的,同性戀者和同性戀行為就被連在一起,好像中國人有黃臉孔一樣,是不能分割的。接納同性戀者就要把他的行為一起接納過來,進而為了配合不歧視的政策,一連串的法例也要隨著被更改了。

二、倘若同性戀是生成的,接納同性戀行為的教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學校了,因為學校一向教導學童們不同民族的文化及生活方式。這樣,同性戀的生活方式,也會順理成章地,與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平排並列,而被混為一談了。另外,同性戀既是基因造成的,就不會受環境影響。這樣,許多父母對同性戀教育的顧慮,就變成杞人憂天了。因為,同性戀者就是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就是異性戀者,既是生成的,則無論四周環境如何,也不可能有所改變。這就是許多同性戀民權運動活躍份子,為推動同性戀文化所持的論調了。

三、倘若同性戀是生成的,同性戀者就不可能脫離同性戀的生活,而去建立幸福的家庭,過著美滿的婚姻生活了。於是,同性戀者被否定了得幫助的機會,這謊言是對同性戀者重建新生活權利的剝奪,也是對他們一個真正不公平的對待。

最後,許多前同性戀者都可以見證一個不可抹煞的事實,就是他們怎麼受環境的困擾和別人的誘惑以致掉進這種生活裏,他們過著這樣的生活又是何等痛苦地掙扎,最後靠著基督的大能,他們怎樣完全脫離這種生活。倘若同性戀是基因遺傳的,這些事有可能發生嗎?

同性戀基因」這個謠傳,完全沒有科學證據,卻被人以訛傳訛,說成事實。因此,我們知道真相的人,都有責任出來澄清,把這個謠傳終止,免得這個害人的謊言繼續被傳遞下去!
 

====================================


(本文資料取材於NARTHMission America網址,Th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19969/10月傳,讀者欲作進一步之研讀,可閱網址www.narth.comwww.missionamerica.com)


摘自「真理報」

http://www.truth-monthly.com/

http://www.praiseofgod.org/read.php?tid=13592&fpage=2

 

====================================


歌羅西書3:21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Colossians 3:21 Fathers, do not be hard on your children, so that their spirit may not be brok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 的頭像
    mini

    這是mini的部落格

    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