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5W 簡介 1 Chronicles & 2 Chronicles compiled by mini
【歷代志上下――建造神的家】
歷代志上下兩卷,在希伯來文正典中名為Dibere Hayyamim,意思是“大事編年紀”,合為一卷。耶柔米在拉丁譯本中,用了Chronicorum Liber即“編年史書”的意思。所包括的時間約同於撒母耳記下加列王紀,記載的是猶大國歷史。開始由亞當至塞特族系;在以色列子孫中,首及猶大支派,顯因“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代上五:2;創四九:10),而至大衛家。
Who / Whom
作者 以斯拉 (多數學者認為)
根據多數權威解經家的意見斷定,乃為文士以斯拉Ezra(意幫助)於被擄回歸後在耶路撒冷所寫。或有尼希米Nehemiah(意主是安慰)助其完成之,可以四項理由作為考證。
A、本書文筆、體裁、句法皆與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十分相似;
B、以斯拉是那時代的人,於被擄回歸以後寫的,(代上九1-2);
C、以斯拉是亞倫後裔第十代子孫(拉七1-6),對於祭司、聖殿、事奉條例甚為熟習,所以書中記述這些特別詳細;
D、歷代志上下與以斯拉記毗接相連,話語幾有相同之記載。(代下卅六22-23;拉一1-3)。
不過有些學者對這現象有不同的解釋:歷代志最後一段是後人加插上去的,為要把它和以斯拉記連接起來。無論如何,書中雖有提到波斯王古列下詔批准猶太人返故土重建聖殿一事,全書卻沒有記載波斯帝國和希臘時代的歷史,顯然是寫在猶太人被擄歸回故土後的短短時期之內,而編寫人很可能是以斯拉。
寫作對象 所有以色列人
When
寫作時間 約公元前430年 中國東周
其他說法:
一、被擄至巴比倫以後(三19-24,九1-2,代下卅六21-22)。舊約全書既成於西元前約四百年,尼希米尚健在時;則此書或著於西元前四百五十年左右。此書對於當時之猶太種族,並日後彌賽亞之國度,確有最大關係。歷代志是在猶大被擄之後寫的(代下三六22-23);靠著家譜,我們能更接近地指出寫作的日期。代上三24 大衛譜系中的最後一個人阿拿尼,是約雅斤王(又名耶哥尼雅或哥尼雅;三17)後第八代的子孫。約雅斤是大約主前六百年的人,若一代平均是二十五年,到阿拿尼的時候最早大約是主前四百年。歷代志成書決不會在這時期後許久,因編著者都很重視大衛世系,儘量編寫他的後代子孫。故我們可知歷代志是舊約很後面的一卷書之一,大約成書於瑪拉基的時候。
二、另有學者根據書中記錄了約雅敬王後人六代的族譜(代上三17-24),認為本書是寫於主前第二世紀初。然而更可能的解釋是:書內部分族譜是後來加插上去的,但主體是歸國後初期的作品。
故事時間 中國西周
記載的事件主要在公元前1000年至960年之間發生、加上延伸的年代:
一、歷代志上:自主前1056—1015年,約有41年。
二、歷代志下:自主前1015—536年,約有479年。
【聯合王國和猶大國諸王登基年代】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491471
Where
寫作地點:耶路撒冷
故事地點:希伯崙、耶路撒冷、聖殿
Why
寫作目的
本書可作撒母耳記下卷的補充。以色列人被擄後,作者從祭司的觀點寫了此書,強調猶大及以色列的宗教歷史。
一、為表現救恩之淵源
二、為實現天國整個的計畫
三、為回國各族之不至混淆
四、為事奉禮法之保存
What
書名/主題/大綱
歷代志Book Of Chronicles原名意系「日記」或「記事」。在希伯來文舊約原為一卷,如撒母耳記列王紀一樣。迄七十士Septuagint譯成希臘文時,始將各書分為上下兩卷,且認為本書是撒母耳記與列王紀之補遺,稱為「史實補遺」。因本書多以記載猶大國的列王史跡,重在歷代王者之族譜,所以名為歷代志。
歷代志的希伯來文名稱是 !ymiY:h' yreb]DI(音divre hayamim)意思是「那些日子的事件」(The events of the days),而歷代志的中文名稱乃是源於古代教父耶柔米的拉丁文譯名Chronicon totius divinae historiae(整體神聖歷史的編年史)。七十子譯本給歷代志取名為Paraleipomenon,意思是「被遺漏的事情」,這卷書長久以來被認為補充撒母耳記和列王紀所遺漏的資料,這樣的名稱使人不重視歷代志的內容,然而歷代志選取的資料必然有其價值,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一、歷代志上 1 Chronicles,為舊約十二卷歷史書的第八卷(書;士;得;撒上;撒下;王上;王下;代上)系記載自亞當起,以後歷代之譜系。掃羅之敗亡,大衛之登基,籌建聖殿,得勝戰跡,及其臨終之事蹟。本書內容除族譜外,所包含的時間,自主前1056—1015年,約有41年。
二、歷代志下 2 Chronicles,為舊約歷史書的第九卷,系繼續前書,專載南國猶大列王之歷史。從所羅門登基作王起,建造聖殿,直到西底家王Zedekiah(意神的公義)之被擄至巴比倫,以及波斯王古列Cyrus(意太陽)下詔重建聖殿止。其內容所包括時間,自主前1015—536年,約有479年。
語言:希伯來文
鑰字:揀選(代上)、擄、被擄(代下)
鑰節
代上14:2 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代上17:11-14 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將他永遠堅立在我家裏和我國裏;他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這是指彌賽亞國度)
代下20:20 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要聽我的話;信靠耶和華你們的神,你們就必堅立;信靠祂的先知,你們就必亨通。
主題/主旨
【歷代志上】
一、選民中之選民(一至十)
二、君王中之君王(十一至二十二)
三、聖殿中之聖殿(二十三至二十九)
書中講述大衛之約,建立合法的王室譜系;建立聖殿;繼而王國分裂;終於猶大人犯罪,被擄,及歸回。雖然不是復國,但有彌賽亞的盼望,神的應許必然成就。
本書是論到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在他們的歷史裡,有神的旨意貫穿在其中,雖然人會有許多改變,但不能影響神的命定。
本書專論猶大國而不多提以色列國,多論猶大族,因為它乃是王族的系統。本書也以大衛王為中心,因為大衛預表基督為得勝之王。本書講到許多聖殿的事,聖殿象徵神的同在。其他的歷史書都以記載歷史和事實為主,歷代志卻以神的觀點和旨意來記載。
歷代志(上、下)放於希伯來文正典之末,表示猶太國史已終。歷代志原文的末節(卅六23)是一問號︰「誰在你們中間?」(直譯),暗示神在他的子民中間,他們可以回國復國。新約第一卷書回應此問號「神在我們中間,祂的名稱為以馬內利」(太一23)。
團結神的子民,追溯大衛的譜系,教導百姓對神虔誠的敬拜應當成為民族和個人的生活中心。書之要旨是論神的揀選。以色列乃神的選民,全書要旨即論此選民之經過。書之中心點即大衛及其國度如何在神永遠的旨意裡,而達其揀選的目的。雖然“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十35);約翰看見那在災期中蒙了拯救、身穿白衣的大群眾,“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啟七9);而已在這“外邦的時代中”,得救的數目,亦不知有幾多千萬人,都是名登生命冊;但這些外邦蒙拯救的,都是因信作亞伯拉罕子孫的,否則決不能名列被選的民中。
【歷代志下】
書之要旨,可以說是“宗教與國家”。本書既與歷代志上原為一卷書,上卷要旨既為神的揀選,本書要旨當然仍是表明神的揀選。不過在本書內特別顯明的是宗教與國家的關係;列王政績之優劣,國家之治亂,完全關於宗教之興衰。如國內每次改革,皆以宗教復興;每次衰敗,皆以宗教腐敗。國君有道,皆以在宗教上熱心;國君無道,亦皆因在宗教上冷淡。此書內特別提到亞比雅對軍士的宗教演講(十三4~12),並他們因呼求耶和華而得勝(十三15)。亞撒有病時,因“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而死亡(十六12);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交好之愚昧(廿35);烏西雅因干犯聖事而生大麻瘋(廿六16~21);瑪拿西以無道被擄;後以悔改歸國,複坐王位等事(卅三11~13)。所以在本書更顯出耶和華的政治於他所揀選的子民。如稱本書為宗教史亦無不可,因在書內所記,無處不看見神在選民中,如何昭著。在以前列祖時代,好像看見宗教勢力於家庭;在這王國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於國家;于以後先知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如何對於世界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30)
歷代志上下 重要信息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491477
內容
歷代志上:書之內容,即先述世界人類之譜系,自亞當至亞伯拉罕;再述選民之譜系,自亞伯拉罕至十二支派;以後即詳十二支派各族各家的本本源源,終則詳言猶大國歷朝列王的歷史,直至被擄至巴比倫去。其記事雖然好像至擄到巴比倫為止,但其書內預言預表的關係,以及神任其被擄的原因,卻一直貫穿到基督永遠之國的成立。
歷代志下:書之內容,可謂猶太國史一覽,首數章論所羅門之政治,以後則論猶大列王。全書記猶大國的經過,有六次衰敗,六次恢復;其所以衰敗與恢復的原因,亦全在國王與人民對於宗教之態度如何。
表徵
本書始終以聖殿為大衛家及天國的表徵。因為聖殿即真教會並彌賽亞國度之表像,所以本書載大衛家事,始終不離聖殿。於歷代志上,詳論大衛如何盼望、並如何預備建立聖殿;於歷代志下.則曆言聖殿之建設與焚毀;於上下二卷,亦多言及聖殿內事奉與敬拜之規例等事;乃以聖殿之原委,實足表明大衛國度及舊約教會之真相。按聖殿之經過:既有大衛籌備於先,再有所羅門建造於後,計費數十年之經營始得成功,是建造之工甚為不易。後經約阿施、希西家等修茸潔淨之工,亦頗費手續。其後經無道昏君之破壞,並巴比倫王之焚毀,則最為易易,可見建設難,而破壞易。雖然人的破壞,亦不過只在於物質,限於表面;最堪注意的,即神的意旨,永不改變,從這一切失敗的經過中,仍能達其榮耀的計畫;且是藉著這一切失敗的經過,成功他永遠的旨意,直至聖殿所表明之基督的真教會成立。終有大衛榮耀之國度實現,——基督為王——就無不讚頌神旨意的奇妙了。
特色 本書有四大特色:
一、本書的內容和文字有很多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相同(代上十章至代下卅六章相當於撒上卅一章至王下廿五章)
二、歷代志特別著重數位的記錄,而書內的數字往往比平行的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來得大
三、本書作者明顯地是由果報神學的觀點來解釋歷史,他試圖說明:一些很好的君王之所以遭遇悲慘的收場,都是由於他們犯了某些錯誤之故
四、本書對於一些人物的描述與以前某些歷史人物相似(代下二13-15;出卅五30-35)
大綱
歷代志 創意大綱 (一) 歷代志 創意大綱 (二)
與其它書卷關係
【歷代志 vs 撒母耳記 vs 列王紀】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491471
參考資料:查經資料大全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http://www.hebrew.idv.tw/inchroni.htm
http://www.aboutbible.net/Ab/B.10.Chronicles.html
http://www.chhoc.org.tw/f2_truth/index.php?load=read&id=27
http://www.chhoc.org.tw/f2_truth/index.php?load=read&i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