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果子 myblog edzx com.jpg
http://myblog.edzx.com/?category-21

 

言語的果子  經文:民數記 14:1-45 (民眾埋怨、首次進攻迦南)

 

請從聖經中,找出三個有關於「言語影響力」的相關性經文。

 

14:28 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

14:37 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

6:43-44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藜裏摘葡萄。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3:5-11  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 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

19:22-23 (懶惰不肯作工的惡僕) 主人對他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為甚麼不把我的銀子交給銀行,等我來的時候,連本帶利都可以要回來呢?』

10:10  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

 

勝過萎縮後退的秘訣

 

以色列人面對一次重大的挑戰:經過了十六個月之久,以色列百姓已經被帶到應許之地的邊境,可能再過不多的時間便能佔領迦南美地了。可惜他們面對困難而信心軟弱,竟然欲臨陣退縮,企圖再返回埃及去重度奴隸的生活,而且似乎對埃及的生活戀慕不已,顯示了他們的身體出了埃及,可是心卻仍在那裏。這事刻劃出現今一些信徒的情況:

 

1. 對世界上的物慾仍留戀惦念,三心兩意。

2. 未好好珍惜神所給予的機會,為神的事工奮勇向前;相反地,靈命停滯不前,甚至有後退現象;對屬靈的事漠不關心,或許更心灰意冷。

3. 看環境多過注目仰望神,信心微弱,甚至完全消失;靈性完全陷於萎縮狀態中。

 

要勝過這種消沉萎縮後退的現象、當做兩件事:

 

1. 面對挑戰--迦勒和約書亞的勸勉是可貴的,要百姓認定惡劣環境也是出於神,故要勇敢面對,因退縮就等於背叛神和不信靠他。

 

2. 消除畏懼--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這樣的邏輯非常合理。保羅也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8:31)為此認定:若是困難與挑戰由神而來,他會讓我們敗陣下來嗎?

 

摩西、迦勒、約書亞,口裡所結的果子、和百姓及探子口裡所結果子有何不同?

 

心中意念產生言語、行動是心中意念的果子。百姓完全忘記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時的壯舉,十災、紅海,也忘掉西乃山的立約,也忘掉曠野中的供應:

 

1. 他們寧願「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他們認為進入應許之地是上帝要謀害他們的伎倆--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3)

 

2. 他們寧願「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3-4)。這是一場叛變,全民的叛變,不止叛變摩西,更是向上帝叛變。

 

語言的功能,是傳達心中的意念。如果口裡所說的,不是心中所想的,就失去了語言表達的意義。

很希奇,神對於人口中的話,極為認真。言語有這麼重大的效果,正面或是負面,因言語是心中意念的表露,正如行動是意念的果子,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使人得救,或使人滅亡。

 

十二個人去的地方相同,看到的相同,且同樣帶回了迦南地的出產作憑據﹔其中有一挂葡萄,需要兩個人用杠抬著﹕可能一個有信心,一個不信﹔以法蓮支派的約書亞走得興高采烈,昂首闊步,瑪拿西的那名代表卻滿懷疑慮,垂頭喪氣。心中思想不同,表現不同,所傳的信息也就不同。

 

十二人中的十個人,報告凶信:如果去那地,就會被偉人吃掉。只有約書亞和迦勒二人,報告不同的信息﹕"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14:7-10)

 

食物是叫你吃下去之後,能增加力氣的、是維持我們生命的要素,但在屬靈方面,我們絕不能從假期式的安逸生活中獲取糧食。從迦勒的眼光,這些人雖然身量高大,但是我們吃得消。他不只看重神的應許,並且還輕看所有的難處。我們的食物,不只是神的話,不只是遵行神的旨意,我們的食物也是亞衲人--我們所遇見的難處。撒但所給我們的每一個難處和試探,都是我們的食物。這就是神所給我們長進的辦法。在生活中難處少的人,在他的生活中軟弱卻不少。那條試煉的道路,堆滿了屬靈的滋養品,能使我們得到屬靈的擴增。

 

不進迦南容易得很,神可照百姓所說的話,如願死在曠野吧。長跑的攔阻,不是腳下的山,而是鞋裏的沙粒。求主的靈潔淨我們,不是散播敗壞人信心的惡言,要散播傳揚好信息。

 

氣餒和反叛:『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14:3) 是最後的咒詛,就是回到被奴役和不尊敬耶和華的束縛中(11:5)。像在巴力洗分(14)、在汛的曠野(16)、在利非訂(17) 的悲嘆一樣。每個階段的情況比前一個階段更壞,並希望他們在受苦以前死去,不願接受這種挑戰。許多時候當試探來臨,我們即時的反應就是放棄,而不是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或者責任。毫無疑問自由有它的責任,而且要求那個獲得自由的人付出代價。百姓慌張並且寧願不與上帝共同面對將來。注意作者用了三個詞來強調這是大部分人的情緒:『所有的會眾……所有的百姓……整個的會眾』。同時也注意所用的三個動詞:『放聲大哭……哭泣……呻吟』,顯示營裏的憂傷、失望和驚慌。恐懼多麼容易傳播!但我們要相信有一天一切將會完全不同,那時我們與主一起在應許之地,那裏『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

 

敵人將很容易被戰勝,像吃麵包那樣容易。不僅以色列人不是適合那地巨人胃口的蚱蜢,事實上情形恰好相反-- 對耶和華來說,巨人微小不堪,他們將是很易被以色列吞食的肉。以色列所恐懼的悲劇之深重,在第十節上半對希望和信心的聲音所發出的絕望反應,很清楚地表現出來。要補救這種形勢就必須作出一些激烈和有力的行動。

 

為什麼摩西為他們代求、上帝赦免了他們後,懲罰仍不可少?

 

因為他們自招懲戒、自食惡果(14:20-35)

 

摩西的代求果然成功了,但臨到百姓的懲罰仍然非常嚴重。在神看來,他們那一種習慣性的背叛,他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1. 雖蒙赦免卻失去進入應許地的機會(22-23)--信實的神赦免了他們的罪孽,可是沒有免去他們因犯罪所招致的惡果,他們只能看看迦南地而不得進入。同樣地縱然神會在基督裏赦免我們的罪,但我們卻有可能因繼續不停叛逆神而失落了神為我們原先所預備的計劃,甚至無法補救。

 

2. 要長期忍受更多的艱苦(2533)--他們仍要在曠野等待四十年之久,並且時常會被強敵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不斷侵擾。基督徒若偏離神的引導,亦會走上一條更艱苦和不平坦的道路!

 

3. 失去了家庭幸福之樂(31)--只有二十歲以下的男人和婦女才可以進入迦南,換言之,所有祖父和父親一個也不得進去,這是家庭的悲劇,但是要後悔也為時已晚了!有不少基督徒活在後悔之中,看見自己昔日抗拒神的旨意,使他們達不到原本的心願。

 

在那些最近於何烈山被數過的人中,只有迦勒和約書亞才可進入迦南應許地,因為他倆「另有一個心志」和專一跟從主,所以特蒙神眷佑祝福。我們千萬別硬頸項而錯過了神的旨意。

 

偉大主僕摩西有哪些品格及美德、值的我們效法?

 

提摩太後書2:24-26  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摩西委實是一位具有廣大心胸的屬靈領袖,他寬容饒恕之心表露無遺。公義的神要懲罰他的百姓,但摩西再度以神的聲譽為理由替百姓求情。要記得,摩西先前受盡百姓的埋怨和批評,他理應再沒有義務替他們向神求情的;可是,事實上他卻做了百姓的「擋箭牌」。你具有摩西這樣寬宏大量的美德嗎?摩西的禱告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是為敵對你的人代禱的一個好模範:

 

1. 關心別人--摩西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也置別人的批評於腦後,其實他有足夠理由去發怒責備百姓,但他單關心百姓,不希望百姓被神毀滅,於是強而有力的向神呼求。

 

2. 關心神的榮耀--摩西認為如神嚴嚴懲罰百姓會招致其他民族對神的榮耀有所藐視,所以極力希望神應允他的求情,他指出:

 

(1) 神的應許是確實不變的(16)(2) 神有足夠的能力(17)(3) 神滿有豐盛的恩慈(18-19)

 

摩西不容神的榮耀受虧損,所以才這樣向神為百姓求情。今天,世上許多人正注視屬神的人如何生活,目的乃要找出攻擊神的把柄來。

 

聖經不止一次提及神「不輕易發怒」、但許多讀者反應神好像容易忿怒、中間是否有矛盾?

 

神總是放手讓人憑「自由意志」行動、也常滿足人的慾望喜好、讓人自由發揮、致也產生種種風俗文化。神真的是不輕易發怒」、除非人類做的太過份時。平時神總是對人類百般忍耐等候、且不止一之饒恕人類的悖逆。以西結書 34:15-16 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牠們。

 

詩篇14:1-3 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

 

耶和華決定以『瘟疫』和取消他們的繼承權來懲罰他們。這些當然是可怕的刑罰:永遠不得承受應許之地。正如以色列在世人面前算不得甚麼,所以藉摩西而承受地土的新以色列將會是弱小的,卻會成長成為耶和華的百姓--真正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繼承人(12:1)。他是『不輕易發怒』,這句話在所有傳統中都被強調,充滿『穩定的愛』。這個最後的短語,在舊約中出現250次之多,而它在現代希伯來文中譯作為『恩典』。當然,它表達了憐憫和愛的善良,但本質上是關於上帝的忠實和在立約關係中的永恆不變,儘管以色列人缺少回應,它仍然不變。也許單一最好的詞,在英文中是摯愛(devotion)

 

34:6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14:18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9:17 …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 

86:15 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103:8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145:8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2:13 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4:2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1:3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 

 

民數記31:13 猶太人傳統上解釋『牧養(14:33) 意思為『飄流(和合本),正如某些古代的譯本所譯。這是一個格外強烈的詞,或許最現代化版本是『疏離』一詞(alienation)。詩篇95:7-11,深深地刻畫了耶和華因子民缺乏信靠而感到痛苦的強烈程度,為民數記的這整段作了一個好的註解。上帝恨惡罪。百姓學到了一個教訓(14:39),但是經常是所付代價太大和知之太晚了。

 

為什麼百姓聽到探子惡信就顯出氣餒懦弱、而如今,準備去攻何珥瑪卻這麼驍勇莽撞?

 

何珥瑪:以色列的失敗(14:40-45)   面對事實的正確態度

 

十個探子遭瘟疫擊打致死是嚴厲的懲罰,故此目睹此事的人現在改變了思想,欲要立即進攻迦南地;然而他們操之過急,沒有求問神,故此神不喜悅他們。所以當他們進攻之時,慘遭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擊打(39-45)。為甚麼他們經歷過事實後仍然失敗呢?

 

1. 他們犯罪的嚴重性--神早已清楚告訴他們他的時候還未到,故此他們不應要立刻進入迦南地;結果他們沒有經過禱告等候神的指示就急於行動,所以這件事的結局是失敗的(45)。不等候神而行動即是背叛神!神行事總有他的計劃和方法,我們要絕對信任他,不妄自行動;到了時機成熟,他自然會為我們開路,引導我們走正路。

 

2. 他們對仇敵估量過低(42-45)--先前他們被仇敵身材之高大嚇怕而感戰慄;但現在他們卻毫不考慮這因素,還「擅敢上山頂去」,他們不敗陣下來那才是怪事呢!基督徒有時太過幼稚,對於一些障礙我們前進的事物估量過低,認為不是那麼重要,誰知那些小事正是我們靈命成長的大敵啊!總要記,沒有神同在的事,不要期望成功,靈戰的得勝與否全在乎我們對神的態度如何!

 

帶錯誤的熱情,百姓決定繼續前進,並且在還沒有求問耶和華是否他的旨意之前,就要去征服敵人。事實上,在第25節他已經告訴他們繼續走一條不同的路,但是他們忘記了要討上帝喜悅的心願,而現在竟走他們以前想走的路。摩西徒然嘗試去警告他們。他們沒有主的祝福而出發去打仗。摩西沒有和他們一起去,約櫃也沒有去。

 

他們的罪,從害怕和缺乏信心、轉移到過分自信和冒昧妄動。他們『擅敢上山頂去』。『擅敢』難以準確定義,可譯為『輕率的』或『膨脹增大』,適譯為自高自大。他們自高自大自信地行動,根本沒有尋求耶和華的旨意、置耶和華於不顧。在工作中知道主的異象是必須的,但是繼續走在他的旨意中也同樣重要。我們不能告訴他怎樣做。在民21:1-3得知關於最後攻取了何珥瑪的記載。可見耶和華有他的計畫和時間,並且按照他的方法去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得知當地的居民『追擊他們』。這動詞意思是『藉毒打把他們壓碎』,希臘文譯本確有『把他們割成碎片』。猶太學者拉希(Rashi)譯作『一拳又一拳地搗碎他們』。這個地方的名字本身意思是『毀滅』。它本來是一個重要的迦南王的城市(12:14)。在耶和華指定的時間下,它變成一座以色列的城市;但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時計,它仍然是一座迦南的城市。這個教訓是清楚的。在這之前,以色列人犯許多的罪,他們多少次試探神,得罪神,神都赦免他們。都這次,他們一哭號,神就不讓他們進入迦南,就是不能進去,完了。為甚麼?是因為他們的懼怕、哭號,羞辱了神,影響到神的自己。這裏,不是人的軟弱的問題,而是對於神的能力,到了這一個地步,你就看見神不能寬恕。得罪神,就是得罪神的見證,也就是觸犯了神的政治,神不能寬恕,也沒有後悔的可能。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於是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把他們殺退了(14:42-45)在屬靈的道路上,常會有一種嚴重的可能,就是神改變了他的心意。如果在我們裏面有甚麼東西抗拒神的旨意,神可能迫不得已向我們改變了他的命令,正如他當日向以色列人所行的。他們不理會摩西,也不管在他們的旅程中一向走在他們前面的約櫃,這是他們的致命傷。他們不只被仇敵徹底擊敗,並且在這遭遇以後的三十八年中,再沒有約櫃的歷史。因著我們自己那剛愎任性的行動,我們便喪失了蒙神帶領這個上好的特權。

 

參考資料:查經資料大全。台北靈糧堂每日靈修禱讀。基督教環球廣播事工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 的頭像
    mini

    這是mini的部落格

    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