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stle Peter died on cross 彼得為主殉道倒釘十字架
《彼得後書》第1-3章 分享題 2 Peter compiled by mini 江敏妮
彼得後書所處理的問題,與前書的大有不同……
1:1 彼得前書寫於羅馬皇帝尼祿對基督徒進行大逼迫之前;彼得後書則寫於兩三年後逼迫加劇的時候,即約公元66至68年間。前書安慰鼓勵苦難中的信徒,後書則集中處理教會的內部問題,尤其是關於假教師的問題。假教師導致許多人懷疑信仰,並離開基督教。彼得後書抵擋這些假教師的異端邪說,揭露他們的不良動機,並重新強調基督教的真理——聖經的權威、信心的根基和基督的再來。
認識神太花時間了,神的恩惠明是白白賜給我們的嘛……
1:2 許多信徒希望得到更多從神而來的恩惠和平安,卻不願意付出一點點力量,不藉著讀經和祈禱去認識神。事實上,要享受神白白賜給我們的福氣,我們就要對神和主耶穌有所認識。
我心渴想神,「與神的性情有分」——我真的可以?
1:3-4 成長的力量不是來自我們自己的,乃是來自神的。我們根本沒有能力活出真實敬虔的生活,神就讓我們「得與神的性情有分」,使我們能脫離罪惡,為祂而活。我們重生時,神藉著聖靈加給我們力量,去過有道德聖潔的生活(參約3:6;14:17-23;林後5:21;彼前1:22-23)。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又要加上……哇,這許多,我哪有能力做好?
1:5-9 「信心」不但是相信某些客觀事情,更是有所行動,在基督徒的品性中成長,過有道德和自覺的生活,否則信心就會死去(參雅2:14-17)。彼得列出許多表明信心的行動:要更多認識神、恆切忍耐、遵行神的旨意、愛別人等等。這些品行並非與生俱來的,乃是要努力操練才可得的;不是只具其一就行了,乃是每一樣都必須在信徒生命中不斷表現出來;也不是先有一樣,再去開始另一樣,乃是要同步追求。神賜給我們能力,也賜給我們學習和成長的責任;故此,對於這個信心成長的過程,我們無須驚訝,也不應拒絕接受。
行為在信仰裡可真不重要,不是嗎?
1:6 假教師說不用「節制」,因為行為並不能對信徒有任何幫助(2:9)。雖然我們並非靠行為得救,但我們若以為行為毫不重要,就大錯特錯了。我們蒙拯救而有基督的樣式,才可以服事別人。神期望我們活得像祂,因此要求我們努力操練。當我們順從聖靈引導,就可以有所節制,這不單是指飲食方面,也包括性情方面。
我罪已蒙赦免!我已得救!——你怎麼知道?
1:9 我們的信心一定要超越我們所相信的,成為我們生活的動力,帶來美德和靈命的成熟。好行為不是救恩的先決條件,卻是救恩的必然結果。若有人宣稱自己已經得救,但在行為上仍沒有任何改變的話,那麼,他還沒有真正瞭解這信仰,也不知道神為他所做的事。
信主、愛主的人的表現,如果只在口上,沒有慇勤……
1:10 有些信徒聽了假教師的話,以為救恩並不是基於好行為,他們就可以任意妄為了。彼得在此提醒信徒,真正屬於主的人會從他的行為上得到證明。若你不努力去發展為主而活的特質(參1:5-7),你就還不是屬於祂的;若你是屬主的,你的行為也支持你所說的——是神所揀選、蒙恩召的,你就不會被假教師或迷惑人的罪牽引離開真道。
雖曉得,仍要堅固——其實我曉得了多少?我又堅固了多少?
1:12-15 出色的運動教練必定會經常檢察隊員的基本動作;優秀的運動員也會經常練習基本功。我們的屬靈生命也一樣,即使認識了深邃的真理,也不能忽略信仰的基礎。我們要每天思想信心的根基和自己當初是如何信主的。對於基督徒生命的基要真理,不要感到沉悶和不耐煩,反而要像運動員那樣,儘管運動技巧已精湛純熟,但仍然不斷地練習基本功。
對於自己的死,彼得竟欣然面對;若是我……
1:13-14 很多年前,耶穌已經幫助彼得面對將來的殉道(參約21:18-19),現在彼得知道自己快要離世了。彼得約於公元68年殉道。傳統認為他是被倒釘十字架而死的,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與主耶穌的死法相同。
這裡描述的事情好熟悉的——
1:16-18 這裡彼得是指耶穌登山變像的事。那時,主向彼得、雅各和約翰顯示祂的聖者身份(參太17:1-8;可9:2-8;路9:28-36)。
預言從來不是出於人的!但,明明是從人口裡所說出的……
1:16-21 這段經文是論到聖經是聖靈默示的主要經文。彼得證實舊約先知所寫的是神的信息。他將自己和其他使徒歸入同一類,因為他們也同樣宣講神的真理。聖經所記載的並不是神話故事或人生哲學,而是神親自說的話,由人寫出來讓其他人知道。彼得強調他的權威——親眼的見證和聖靈默示的聖經——他就以此來抵擋假教師。凡跟使徒和聖經的教導相衝突的教訓,都不是從神而來的。
晨星何時現?
1:19 基督就是「晨星」(參路1:78;啟2:28;22:16),祂再來時,會發出榮光,完完全全地彰顯出祂的榮耀。現在,我們有聖經如同明燈,也有聖靈向我們解明聖經,引導我們尋找真理。
人受感動寫神的話,作者豈不是如木偶一般?
1:20-21 「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是指聖經上所寫的並非先知們自己的創作或對事物的解說,乃是神感動作者寫出的話,所以他們的信息是真確可靠的。神運用每個作者的才幹、教育和文化背景;祂並沒有把他們看成無思想的木偶,而是與他們合作,使祂的信息通過作者的文字忠實地表達出來。
假教師,古往今來皆大行其道,要防備,可要……
2:1 耶穌曾告訴門徒,假教師將要出現(參太24:11;可13:22-23),彼得也曾聽見這些話,現在他親眼見到這些話應驗。正如舊約時代的假先知只講百姓想聽的話,與真先知的信息相違背一樣(參耶23:16-40;28:1-17),現在假教師也同樣歪曲基督的教訓和使徒的話。他們貶低基督的生命、受死和復活的價值;有些宣稱基督不是神,又有些宣稱祂不是真實的人;他們向人灌輸各種錯誤和不道德的思想,尤其是情慾的罪。今天,我們也要小心假教師,提防他們對基督和祂的工作的錯誤解釋和教導。任何書刊、錄音帶和電視的信息都要用神的話去檢驗。
用造的語言在我們身上取利,我想我不會這樣傻被人騙吧……
2:3 教師應當由學生供養,但這些假教師卻企圖藉著扭曲真理、宣講人喜歡聽的話,牟取更多金錢。他們對賺錢的興趣比教導真理大得多。彼得和保羅都譴責這些貪婪、虛謊的假教師(參提前6:5)。今天,我們也應小心,我們的金錢是花在那些認真事奉神的事工上,還是被人利用來提高自己地位和權力。
犯罪的結果就是這樣——但,也許到最後神會撤去審判也說不定——有人說。會是這樣嗎?
2:4-6 如果神沒有寬容天使,也沒有寬容洪水時代之前的人和所多瑪蛾摩拉的百姓,祂也不會寬容這些假教師。有些人想叫我們相信神會拯救所有的人,因為祂愛世人,但我們絕不要愚蠢地以為神會撤銷最後的審判。這裡提到的三個實例都清楚地警告我們,神必定會審判和懲罰那些不肯悔改的人,誰都不能逃脫。
我滿身罪污,我,怎辦呢?
2:7-9 正如神從所多瑪拯救了羅得,祂也會將我們從這個邪惡世界的試探和試煉中救拔出來。羅得也是罪人,但他信靠神,所以當所多瑪城要被火毀滅時,他得到神的寬容和拯救(參創14章)。神同樣會審判那些試探誘惑人的惡者,因此我們不用擔心神是否公義的問題。
這些人究竟做了甚麼,彼得竟說他們是畜類?
2:10-12 那「在尊位的」可能是指天使,更有可能是指那些墮落了的天使(參猶8-10)。假教師輕看撒但的力量,自稱有能力去判決邪惡。我們這個時代,許多人漠視靈界的受造物,否定靈界的真實性,只承認能夠見到、摸到的事物。到了末後,他們必顯出自己的愚昧和錯謬,好像當年的假教師一樣。不要輕看撒但和牠的邪惡力量,也不要以為牠必然會被打敗而掉以輕心,雖然牠將要完全被擊倒,但現在牠正竭盡全力地誘惑那些狂妄自滿的信徒。
心懷詭詐,卻與別人同坐席,同說信徒合一;我的生活……
2:13-14 「坐席」是指共進愛筵,這是聖餐的一部分,也是豐富的一餐,以聖餐作為結束。雖然假教師公然過著犯罪的生活,卻與其他信徒一同參加教會的愛筵,這真是極大的偽善!他們領受聖餐,表明信徒間的愛與合一,但同時又譭謗造謠,中傷反對自己的人。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所說:「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林前11:27)這些人的罪比傳假教導、享受罪中之樂的更甚,因為他們使人離棄神的兒子耶穌。
這巴蘭是誰?是舊約的人物嗎?
2:15 巴蘭曾被摩押王巴勒用金錢收買來咒詛以色列人。他起先按照神所吩咐的去做了(參民22-24章),但最後他順從了邪惡的動機和貪財之心,而不遵從神對他的吩咐(參民25:1-3;31:16)。當時的假教師正如巴蘭一樣,利用宗教作為個人得利的門路,所以神必不輕看這罪。
自由,我可以愛做甚麼,就做甚麼,是這樣嗎?
2:19 自由並不是「想做就去做」。因為倘若我們不肯跟隨神,就會隨著自己的邪情私慾,變成自己肉體的奴隸。只要我們順服基督,祂就使我們從罪中得到釋放。基督使我們得著自由,使我們可以事奉神,這才是我們追求的至善目標。
得著救恩,心得潔淨,卻往回走在罪中——我的信仰寫照?你的信仰寫照?
2:20-22 彼得在這裡所指的是那些已經認識耶穌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得救,也曾受其他信徒造就,但後來卻拒絕真理,回到以前的罪惡中。這樣,他們的處境就比以前更可憐,因為他們放棄了得救的惟一途徑,就如一個人掉進浮沙中,卻不肯去抓住那條拋給他的救命繩索一樣(參路11:24-26)。
如果有人說神的應許不會實現的,你……
3:3-4 那些好譏誚的人說基督不會再來,但彼得在這裡駁斥他們的說法。「末世」是指基督降生到祂第二次降臨之間的時期,故此我們也同彼得一樣,處於末世中。我們必須努力去履行神託付我們的使命,相信祂必按著祂的應許再來。
3:7 挪亞時代,神用洪水審判世界;基督再來時,祂將用火審判世界(參啟19:20;20:10-15)。
祂既不是耽延,但也在等待,那我應該怎樣做?作工?等候主?
3:8-9 當信徒面對逼迫或等候拯救的時候,總是覺得神的工作很緩慢,其實神並不是拖延,只不過是沒有按我們的時間表行事而已(參詩90:4)。基督正在等待,希望更多罪人悔改歸向祂。我們不能光坐著等候主再來,而要知道時間非常緊迫,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要我們去做。因此我們既要有長遠的事奉計劃,又要天天警醒,隨時作好準備,如同基督今天就回來一樣。
天地必廢去,萬事隨風逝,我看我手我心所握所愛的,其實……
3:10-11 「主的日子」就是神審判大地的日子,也是基督再來的日子。對不信的人來說,這日子是突然而且可怕的,但對於過著敬虔生活、警醒等候的信徒來說,這日子則是一個盼望已久、歡喜快樂的日子(參賽34:4;珥3:15-16;太24章;可13章;路21章 )。我們既知道世界將要被焚,就應該把信心放在那永恆的事物上,不要被世上的財物所纏累。你是花去大部分時間來積攢地上的財產,還是努力培養基督的品性呢?
將來的日子……
3:13 神對人的計劃並不是拆毀,而是重建(參賽66:22;啟21-22章)。神要用火潔淨天地,繼而建造新天新地。信徒可以歡欣地等候此事的成就。
無可指摘見主面?如果,如果主明天就來,我可以嗎?
3:14 我們不要因為基督還未回來就變得閒懶、自滿,相反,我們應該在主再來的熱切盼望中好好生活。當主再來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正在做甚麼呢?現在就按照自己的期望過每天的生活吧。
原來保羅書信早已流行……
3:15-16 彼得寫這封信的時候,保羅的書信早已享負盛名。要留意彼得將保羅書信裡的話視為聖經的一部分,可見初期教會已相信保羅的書信都是神所默示的。
彼得、保羅雖不同,但他們所說的卻大有關連……
3:15-18 彼得和保羅的背景、性格截然不同,他們教導真理的角度也不同。保羅強調拯救乃是神的恩典,而非因遵行律法;彼得則較為喜歡談基督徒的生活和事奉。但他們沒有互相牴觸,反而彼此尊重。假教師企圖歪曲保羅的教訓,作為寬容不法之事的依據。無疑這類教訓使假教師大受歡迎,因為人人都喜歡自己的私慾變得合法,但是這完全違反了保羅的教導,保羅可能也料到會出現類似的假教師,所以他在羅馬書中寫道:「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羅6:15)彼得警告他的讀者,要防備這些假教師的錯謬,就要在恩典中成長,更多認識基督。我們認識耶穌愈多愈深入,假教師就愈難誘惑我們。
彼得後書告訴我們一樣對付假教師的有力工具——
3:18 彼得在信的開頭就點明了此信的要點。他鼓勵讀者在救主的恩典和知識上都要長進——就是更深地認識神,這是抵擋假教師最重要的武器。無論我們在屬靈的路途上走到哪一步,也不論我們的信心有多成熟,這個邪惡的世代都不斷向我們的信仰挑戰,我們仍然需要多方面不斷成長,更多親近神,才可以在任何環境下都站立得穩,為真理打美好的勝仗。
參考:彼得後書 5W簡介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500291
彼得後書 第1-3章 分享題 (一)
https://cat51332002.pixnet.net/blog/post/70500213
- Aug 27 Sun 2023 01:24
彼得後書 第1-3章 分享題 (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