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with sinnedwoman有罪的女人用香膏抹耶穌的腳www St-Takla org.jpg

 

路加福音6-7 分享題 Q&A  Luke  compiled by mini 江敏妮

 

你愛耶穌,他知道,可你看到那個女人嗎?你可如她一樣?

 

經文:7:36-50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裏去坐席。那城裏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裏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裏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 五 十兩 銀子,一個欠 五兩 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你斷的不錯。」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裏說:「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在耶穌的工作後期,也有一次類似的事(26:6-13;可14:3-9;約12:1-11)

 

西門沒有為耶穌洗腳(這是當時待客的禮節,因為人們穿著草鞋,雙腳易沾滿泥土),沒有用油膏耶穌的頭,又沒有親吻歡迎耶穌,顯出對主不是很尊重。相反,這個有罪的女人用眼淚洗耶穌的腳,用珍貴的香膏抹耶穌的腳,又不住地用嘴親他的腳。在這個故事裡,罪得到赦免的是這位慷慨的妓女,而不是那吝嗇的宗教領袖。神的國度會接納那些尋求赦免的罪人,卻拒絕那些自以為義,認為自己不會犯罪的人。

 

耶穌是愛Jesus is love (4).jpg

 

婦人不用近前也可以膏耶穌的腳,可知為什麼?

 

這婦人不是被邀請的客人之一,但她仍然進了這房子,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在耶穌時代,猶太人吃飯時一般都是側臥著,頭靠近桌子,用一隻手支撐著身子、腳伸到後邊。因此,這婦人不必到桌子那裡,也能膏耶穌的腳。

 

A Sinful Woman Washes Jesus Feet有罪的女人用香膏抹耶穌的腳lavistachurchofchrist org.jpg

 

為何愛多赦免也多?

 

多少次我們犯罪;多少次我們離棄神,主的手卻總在那裡。

 

深摯的愛是對赦免的自然反應,也是信心的應有結果。然而,惟有那些認識到自己是罪孽深重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神完全赦罪的宏恩。不論跟隨耶穌的人曾經是多麼的奸惡,或是多麼的善良,耶穌都把他們從永遠的滅亡中拯救出來。你知道他的恩慈多麼廣大?你是否感激他的赦免?

 

人子救主的同情與憐憫:

 

一、對百夫長──因讚賞其信心而醫治他僕人(1~10)

二、對拿因城的寡婦──因憐憫其處境而叫她獨子復活(11~17)

三、對施洗約翰──當他門徒的面勸勉,背後稱讚(18~35)

四、對有罪的女人──愛大赦免也大(36~50)

 

信望愛:

 

一、信:百夫長的信心

1.他所寶貴的僕人

2.只要你說一句話

3.就必好了

二、望:叫寡婦之子復活

1.哭泣的母親

2.憐憫人的救主

3.坐起,並且說話

三、愛:愛多,赦免也多

1.稱讚施洗約翰

2.一個犯罪的女人

3.誰更愛債主的比喻

 

法利賽人相信惟有神才能赦罪,因此他們不明白為何耶穌說這個婦人的罪得赦了。他們領會不到耶穌就是神。

 

本章的幾個對比:

 

一、猶太人長老和外邦人百夫長的對比:

        1.長老們以為靠行為能蒙主恩;百夫長自認不配(47)

        2.長老們求主去幫助;百夫長認為不要勞動主,只要他說一句話(6~7)

        3.長老們只認識主的能力;百夫長認識他的權柄(48)

        4.長老們是憑道理求主;百夫長是憑信心求(59)

二、跟隨主的隊伍和同著寡婦送殯的隊伍之對比:

        1.一個是生命的隊伍;一個是死亡的隊伍(11~12)

        2.一個能叫死人復活;一個只能埋葬死人(1215)

        3.一個能叫人喜樂;一個不能叫人止哭(1315)

三、法利賽人西門和有罪的女人的對比:

        1.法利賽人招待主坐席,卻不認識他;那女人認識他是救主,所以挨著他的腳哭(38~39)

        2.法利賽人不知自己有罪;那女人知道自己有罪(39)

        3.法利賽人沒有給主水洗腳;那女人用眼淚溼了主的腳,又用頭髮擦乾(44)

        4.法利賽人沒有與主親嘴;那女人不住的用嘴親主的腳(45)

        5.法利賽人沒有用油抹主的頭;那女人用香膏抹主的腳(46)

        6.法利賽人根本不以為主能赦免人的罪,所以未得主的恩免;那女人對主有信心,所以得著主的恩免(48~50)

 

路加福音 耶穌 法利賽人西門 Luke Feast of Simon the Pharisee by Peter Paul Rubens circa.jpg
Feast in the House of Simon the Pharisee (c. 1618–1620) by Rubens

 

路加福音七章所記請耶穌吃飯的西門,和用香膏膏耶穌的女人,是否與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門和那女人相同?(路七36-50)

 

路加福音七章的西門是一個不以禮貌待耶穌的法利賽人(3644)。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西門是曾長大痲瘋的,並沒有說明他是否法利賽人,也沒有說他對耶穌無禮。路加所記那個女人是一個罪人(37-39),耶穌曾赦免她的罪(48)。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的女人是在伯大尼家,與約翰福音十二章的馬利亞同一人,耶穌曾讚美她所作的是一件美事,並不是赦免她的罪。

 

還有,路加所載的西門和女人是耶穌第二次在加利利傳道時的事,馬太所記乃是最後一個禮拜在耶路撒冷對面的伯大尼的事,顯見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人物、地點、時間都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假如把這個故事混為一個故事來講說,會鬧出很大的笑話。這就等於「兩個拉撒路」的笑話一樣,「馬大、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死後復活,復活後因為家境困難,結果流為乞丐,在那財主門口求乞,也渾身生瘡,後來又死了,被天使帶到亞伯拉罕懷中」。

 

要分辨兩個故事是否相同的方法是:

一、人物是否相同?

二、地點與時間是否相同?

三、故事的上下文的前因後果是否相同?

 

資料來源聖經靈修版 
http://bible.now.cc/ 
https://www.wai.cc/
台北靈糧堂每日靈修禱讀
查經資料大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 的頭像
    mini

    這是mini的部落格

    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