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6-7章 分享題 Q&A Luke compiled by mini 江敏妮
耶穌所說的都是人世間負面的事,為何也可以是福?
經文:6:20-26 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 神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這幾節經文稱為「論福篇」,說明了跟隨基督的意義和人們的行為標準。它將天國的價值觀與地上的價值觀互相對比,顯明跟隨基督的人可預期在地上所得到的東西,和神會賜給他們的福氣;又把虛假的敬虔與真正的謙卑對比;最後,它更顯明舊約的期望如何在神的國度中得以成就。
挨餓明明是不好的,怎會是福?耶穌說漏了什麼嗎?
有些人相信耶穌所說的飢餓是對義的渴求(太5:6),另外一些人說這是肉體上的飢餓。無論如何,猶太人認為財富是得神喜悅的記號,但耶穌宣告祝福臨到飢餓的人,實在令他的聽眾大吃一驚。然而,他這樣說其實與古老的傳統一致,舊約常提到神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的關心(撒上2:5;詩146:7;路1:53)。
有了財富,就有安舒;有了安舒,才可安心事奉,所以我先要財富…我有什麼錯?
假如你希望從財富中得到滿足,那麼你只會得到金錢財物,但這些不能存到永遠。所以,不要為尋求舒適的生活而付上永生的代價。
假先知只說人愛聽的話,他們很受歡迎;我該如何分辨?
舊約時代有很多假先知。他們說國家繁榮、戰爭勝利等預言,都是人們希望聽到的,因此討得君王和群眾的歡心。然而,受歡迎的話並不一定是真理;人們的奉承不會帶來神的認可。追求群眾的讚賞,而不尋求神的真理,至終必悲傷後悔。
申命記18:20-22「若有先知擅敢託我的名說我所未曾吩咐他說的話,或是奉別神的名說話,那先知就必治死。你心裏若說:『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話,我們怎能知道呢?』先知託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
關於「八福」的記載,路加福音的第一福、缺少了「靈裡」這字眼。原因為何?(僅供參考)
這段經文,可能跟馬太福音所記載的山上寶訓出於同一篇講道,也可能是耶穌在不同的場合所作的類似的講道。有人相信這段經文不是由一篇講章組成,而是綜合了耶穌平時的教導。
馬太福音五3:「虛心(照英文意譯是『在靈裡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若參看路加六20,則有如下記載:「…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兩者是否有矛盾呢?絕不!兩段說話雖同出於耶穌,卻是在不同環境、不同場合下說的。正如「登山寶訓」標題所暗示的,馬太五、六、七章是耶穌在加利利山上時所說的;當時,耶穌說話的對象是門徒,群眾並不在場(太五1)。而路加福音所載那段較簡潔的講論,卻不是耶穌在山上說的;剛剛相反,講論背景是在平原上(epi topou Pedinou,路六27)、對像並不限於一小撮門徒,聽眾卻是一大群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包括猶太、耶路撒冷、推羅及西頓。馬太第二福與路加第三福有點相似,但形式有顯著不同。馬太第三福則不見於路加之處。馬太第四福就變成路加的第二福,其中少了「慕義」這字眼。馬太第五、六、七福都是路加所沒有的。馬太第八福成了路加的第四福,用字及形式卻大不同。由此看來,馬太及路加論福的記載,是耶穌在不同時間說出來的:故兩者根本沒有衝突。──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受傷、被棄,我的仇敵如此對我,我如何可以愛他們?
經文:6:27-36「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你希望你的仇敵遭報?還是希望他徹底悔改?猶太人藐視羅馬人,因為他們壓迫神的子民;然而,耶穌告訴他們去愛這些敵人。這些話使許多人離開耶穌。其實他並不是說要對敵人有愛慕之心,而是指一種出於意志的行動。愛我們的仇敵,就是做一些對他們有利的事情,我們可以為他們禱告,也可以幫助他們。儘管世人都敵擋神,耶穌仍然愛所有世人,他要我們跟隨他的榜樣,愛我們的仇敵。所以,你要尊重你的敵人,如果你也想得到這樣的尊重的話。
愛所愛的人,容易;愛不可愛的人嘛……好,我愛!──可是你怎麼一直站著不動?
愛就是行動。要令你的愛發生作用,方法之一是主動去滿足別人的需要。愛我們愛的人和我們信任的人,這並不困難;然而,主也要我們愛那些不喜歡我們或計劃要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借給別人的金錢,應看為禮物借出去,而不是放高利貸,使自己獲利更多。所以,要像獻給神那樣施與他人!
愛分哪幾種層次?你是屬於哪一層?
『愛』在希臘文來說,有三個不同的用字:
伊藍(Eros / cran)是用來描述男女之間的熱愛。
非蓮(Philia)是描述對至近至親,從心底流露出的愛意。即友誼、親情、溫情。
亞佳磐(Agape / Agapan)是指對別人的慈愛,一種活潑的感情。意思是說無論別人怎樣待我們,我們卻待之以至善;而且我們要刻意的撇下成見,以慈愛之心去實行。
路六27這經文裏所用的就是阿佳磐(agapan)
他對我不好,我就對他不好,那不是很公平嗎?
真正肯饒恕別人的人顯明他已經得著了神的饒恕。耶穌用一幅升斗的圖畫保證我們有十足的回報。如果我們批評人而不肯體諒人,就將同樣地被批評;如果我們以善良、恩慈、憐恤的心待人,就會得到十足份量的回報。所以,我們應該愛人,而不要論斷人。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是何意?
經文:6:37-40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原文是釋放);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裏嗎?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有兩種解釋:
一、若按39節,『先生』是指帶領人的瞎子,『學生』是指被帶領的瞎子。故本節是說一個信徒若隨從了錯誤的教導,就不能指望他將來的成就會有多麼高明。
二、若對照其他的福音書,『先生』是指主耶穌,『學生』是指我們信徒;含有『連先生都會受人毀謗和逼迫,更何況他的學生呢』的意思(太十24~25)。本節是說我們作主的門徒,被人毀謗和迫害的程度,絕不會超過主所受的毀謗和迫害。
話中之光:
(一)我們是主的學生,理當凡事跟他學習,尋求他的引導。
(二)主的腳蹤乃是事奉主者追隨的榜樣;事奉主的人必須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三)一個基督徒無論怎樣受苦,最多也不過和主一樣。這給我們安慰,主知道我們在地上的遭遇。
(四)人既辱罵、褻瀆我們的主,我們就不能盼望人對我們有好的待遇。當我們每次被人誤會、逼迫、輕看時,我們要想到人如何待我們的主。
(五)我們的主在地上所得著的是十字架,我們卻想得到屬世的榮耀;這是不可以的!我們不能盼望我們和主有不同的命運、不同的前途。任何尋求屬世榮耀的人,都不是主的好門徒。
(六)如果這個世界對待我們,跟他們對待我們的主不一樣,就恐怕是因為我們有了毛病,我們跟主的關係出了問題。
別人眼中的刺,自己眼中的梁木──耶穌怎會說得這樣准?你腦海中可有浮起點點片斷?
經文:6:41-42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耶穌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說我們不應太過分看別人的罪,以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罪。我們常常將自己的錯誤合法化,卻指責別人同樣的錯誤。別人眼中的哪一種小刺,最容易叫你挑剔呢?每當你想挑剔時,要記著你自己眼中有梁木,這樣你或許會覺得沒有那麼多話要說。
基督徒待人的原則:
一、愛仇敵(27,32,35節)
二、善待那惡待的人(27,33,35節)
三、為人祝福並禱告(28節)
四、忍受羞辱(29節)
五、有求就給,借給人不指望償還(30,34~35節)
六、不以暴還暴(30節下)
七、願意人怎樣待我們,也要怎樣待人(31節)
八、作神的兒子,像父神一樣慈悲(35~36節)
九、不論斷人,不定人的罪,倒要饒恕人(37節)
十、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38節)
十一、不要作多人的師傅(39~40節)
十二、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去掉別人眼中的刺(41~42節)
還是不要太主動幫助人比較好,免得別人說我假好人,你不覺得很可怕的嗎?
我們不應害怕別人說自己假冒為善,而將信心藏起來影響自己生命的成長。一個人嘗試做正確的事,卻經常失敗,這並不是假冒為善;一個人的行動與感覺不同,也不是假冒為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放下自己的感受,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信心軟弱並不是虛偽。那麼,哪種人才是假冒為善的人呢?那些為了引起別人注意、得人稱許、接納或欣賞而假意作出宗教行為的人,才是假冒為善者。
有諸內,形諸外。人總想掩飾自己,是否有一天還是會顯出原形?
經文:6:43-45「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藜裏摘葡萄。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耶穌提醒我們,說話和行為能反映出我們最真實的信念、態度和動機。假如我們心存欺騙,那些偽裝的良好表現就不會持久,你心裡所充滿的,必定會從你的言語和行動中顯露出來。
為什麼有些人蓋房子不立根基呢?會浪費他的時間嗎?
經文:6:46-49「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裏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因為蓋造得好)。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
為什麼有些人建房子不立根基呢?也許是他們不想付出打根基時的艱苦勞動,又或許他們想節省時間。不論他們的原因如何,蓋房子不立根基的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目光短淺,並且會後悔。當你發覺自己只是聽,卻沒有遵照神的話去行時,就要想想是什麼原因了。
服從神好比在堅固的根基上蓋房子,當洪水臨到時,房子仍然迄立不倒。生命處於平靜時,根基是否穩固似乎不大重要,但是,危機來臨時,我們的根基便會受到考驗。你的生命要建在耶穌基督這穩固的磐石上。
◎資料來源:聖經靈修版
http://bible.now.cc/
https://www.wai.cc/
台北靈糧堂每日靈修禱讀
查經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