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 Comforters約伯記www ebaomonthly com.jpg

 

約伯記》第1-7 分享題 Q&A  Job

 

約伯反覆尋求自己遭難的原委,他的目的是甚麼?
1:1 我們讀約伯記時得到的某些信息,是書中主要人物自己所不瞭解的。本書的主人公約伯雖然沒有過錯,卻喪失了他所有的一切,在他掙扎著去理解為甚麼這些事會發生在他身上時,他並非是去尋求原委,而是要以這些事背後的答案和解釋繼續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他才會充分建立信心。我們也會像約伯一樣,面對生活中不能解答的問題。我們是像約伯那樣,無論怎麼樣都信賴神呢,還是向引誘屈服,說神不顧我們呢?

烏斯在甚麼地方——
1:1 烏斯地的位置不詳。我們僅知道烏斯有大片草地和豐富的農作物(1:3),它靠近沙漠(1:19),極易受示巴人和迦勒底人的襲擊(參1:14-17);在耶利米書251920節中也提到烏斯這地方。許多學者認為,烏斯位於約但河東岸,離迦南即現今的以色列很近。

我們的社會中有沒有約伯式的人物?你怎樣看待好人受苦的事?
1章 當我們從約伯記中看到災害和苦難時,應該記住,我們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好行為不見得會得到讚賞,壞行為也不一定受到懲罰。我們看到一個惡名昭彰的罪犯享福,而一個無辜的兒童陷在痛苦之中時會說:「這不公平!」但事實的確是這樣。罪惡已經扭曲了公義,使我們這個世界變得醜惡和不可理喻。約伯記展示了一位好人無故受苦的經歷。令人感歎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也常有這樣的事。然而約伯的故事不是以絕望告終。通過約伯的生命,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我們處在無望的情況下,仍應該對神有信心。信心不應建立在得獎賞或成功的基礎上,而應堅信神的國度最終會臨到。

約伯不是祭司,何以能為兒女獻祭?
1:5 我們雖然不能確定,但約伯極可能生活在先祖(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時期。那時神還沒有頒佈律法,也沒有任命祭司作為宗教領袖。在約伯的時代,父親是家庭中的宗教領袖,因為那時沒有祭司指教神的律法。約伯擔當了祭司的職責,向神獻祭,為他和全家所犯的罪求赦免;由此可見約伯並沒有自認無罪。約伯這樣做是出於對神的堅信和愛,而並不只因為他是全家的首腦。你遵行神的誡命時,是出於盡本分,還是出於你對神的一顆忠心呢?

你以甚麼方式愛子女?你多久為他們作一次禱告?
1:5 約伯對兒女的屬靈生命表達了深切的關心。他害怕他們無知地犯罪,故為他們獻祭。今天的家長也可以藉著禱告來表示對子女的關心。每天「獻上」一些時間來為子女禱告,求神赦免他們,幫助他們成長,保護他們,使他們討神喜悅。

「神的眾子」?神不是只有一個獨子耶穌嗎?
1:6 「神的眾子」指天使。聖經提過天上的會議;神和天使聚在一起計劃他們在地上的活動,天使也要報告他們的工作(參王上22:19-23)。不論是服事神的天使還是反叛祂的天使,都是神所創造的,神擁有掌管他們的能力和權柄。

撒但不是魔鬼嗎?怎麼也能到神面前去?
1:6-7 撒但原是神的天使,由於牠的驕傲而墮落了。牠自反叛神開始便成為邪惡的(參約壹3:8)。撒但以神為敵,極力阻止神對人的工作,但牠受到神權力的限制,只能做神許可的事情(參路22:31-32;提前1:19-20;提後2:23-26)。撒但被稱為指控者,因為牠積極尋找可用試探來攻擊的人(參彼前5:8-9);牠藉著謊言和欺騙,要令人恨神(參創3:1-6)。約伯是個無可指責的正直人,得到神極大的祝福,自然成為撒但的靶子。任何委身於神的人都應有受撒但攻擊的心理準備。撒但恨神,也恨屬神的人。

你對撒但的瞭解有多少?
1:6-12 從這段對話裡,我們得知很多關於撒但的事情:(1)牠要向神交代。所有天使,不論良善的或邪惡的,都要在神面前交代(1:6)。(2)神對撒但瞭如指掌(1:7),祂知道撒但有意攻擊約伯。(3)撒但在同一時間只能在同一個地方出現(1:6-7),牠雖然有邪靈的幫助,但作為被造者,牠是有限的。(4)撒但不能看透我們的心或預言未來的事(1:9-11)。如果牠能的話,便知道約伯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5)撒但若沒得到神的允許便甚麼都不能做(1:7),所以屬神的人能通過神的力量勝過牠的攻擊。(6)神給撒但定下了可做之事的界限(1:12;參2:6)。撒但的回應(1:7)告訴我們,牠在地上是真實和活躍的。這些關於撒但的情況有助於我們靠近強大過撒但的神。

神與撒但的對話有可能發生嗎?
1:7-12 有些人認為,這段對話是本書作者自己編出來的。但聖經中的其他書卷告訴我們,撒但確實會到神那裡去(參啟12:10),牠甚至到神的面前控告過大祭司約書亞(參亞3:1-2)。如果這段對話沒有發生,那麼約伯受苦的原因就變得毫無意義,而約伯記也就變成了小說而非記實了。

約伯那樣敬虔的人都要受試煉,遑論他人呢。如果是我……
1:8, 12 約伯是信靠和順服神的典範,神卻允許撒但以特別嚴厲的方式攻擊了他。神雖然愛我們,但相信和順服祂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免受生活的災難。信徒或非信徒都難免遭遇挫折、悲劇和悲傷。但在考驗和試煉中,神希望我們向世人顯出我們的信心。你如何面對困難?是問神:「為甚麼是我呢?」還是說:「請使用我!」呢?

撒但的辯駁雖不適用於約伯,但對其他人呢?對你呢?
1:9 撒但認為約伯的無可指責以及正直僅因為他沒有理由反對神。自從約伯開始跟隨神,就一切順利。撒但想要證明,約伯敬拜神不是出於愛,而是因為神給了他許多福分。撒但精確地分析了許多人為甚麼信神。一些信徒只是在萬事順意的時候跟隨神,或是為了得到些甚麼而相信祂。逆境能摧毀這分虛假的信心,也可以增強真正的信心。有真信心的人,在逆境中能在神裡深深扎根,使自己經得起風浪。你信心的根有多深?讓你的信心在神裡扎根,你就可以面對任何風浪。

神知不知道我受的苦,為甚麼受苦?
1:12 從神與撒但之間的對話,我們得知關於神的一件重要事實——神完全知曉撒但將苦難和困難加給我們時的企圖。神讓我們受苦,我們雖然無法理解,但這些均不在祂意料之外,並且祂總是以恩慈待我們。

示巴人、迦勒底人都很熟啊,他們是……
1:15-17 示巴人來自阿拉伯西南方,而迦勒底人來自波斯灣北部地區。

天上真的降下火來了麼?還是 ……
1:16 「神的火」為形容雷電的修辭短語(參王上18:38;王下1:10-14)。在這裡,這非比尋常的雷電擊殺了七千隻羊。

你不願流露悲傷,怕別人說你軟弱嗎?
1:20-22 約伯沒有掩飾他那難以抑制的悲痛,然而他並沒有對神失去信心。約伯流露的感情顯示出他有人性,非常愛自己的家人。神創造了我們的情感,而像約伯那樣表達自己的感情並非不當或犯罪。如果你經歷了一次巨大損失、失望或傷心,就坦承你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悲傷吧。

假若我失去了全部財產和兒女,我能說出約伯說的這些話嗎?
1:20-22 約伯在撒但第一輪攻擊中失去了財產和家人。但他正確地回應神,知道神對賜給他的一切擁有主權。撒但輸掉了第一輪。約伯經受住了考驗,證實了人愛神是因為祂是神,而非因祂的賞賜。

 

撒但能說服神改變祂的計劃嗎?
2:3-6 神起初曾吩咐撒但不可加害約伯的身體,後來祂卻允許了撒但的請求。不過撒但並不能使神違反自己的本性,因神是完全、不變的。神後來允許撒但的計劃,是因為神知道約伯的結局。神並不受撒但愚弄。約伯的受苦是對約伯、撒但和我們的考驗,而不是對神。

「以皮代皮」,甚麼意思?
2:4-5 「以皮代皮」是撒但對約伯失去家人後的反應作出的評論。撒但仍然堅持說約伯對神忠心只是因為神賜福給他。撒但認為,只要約伯自己的皮肉安全,他就情願接受家庭和財富的損失。撒但下一步要攻擊約伯的肉體,證實牠原先的控告(1:9)。

撒但攻擊人,神卻……
2:6 撒但再次尋求神的許可,給約伯施加痛苦。神限制了撒但,不允許撒但消滅約伯本人。

在遭遇患難時,你會不會像約伯的妻子那樣向配偶發洩憤怒?
2:9 為甚麼約伯的其他家人都死了,惟獨他妻子仍活著呢?可能是她的倖存會使約伯更加痛苦,因為她為失去的一切悲憤交加。

你準備自己不但要從神那裡得福,也要受禍嗎?
2:10 許多人認為信神能免受麻煩,所以當災難一來,他們便質疑神的公義和正直。約伯記的信息卻表明在經歷苦難時,你不要放棄信神,因為是神讓你經歷這些的。信靠神並不擔保個人的亨通,而缺乏信心也不見得生活中有麻煩。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人們便會為致富而信神。神能夠將我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但祂也會讓痛苦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其中的原因是我們無法明白的。撒但的戰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時刻懷疑神。約伯在這裡顯示了一個比尋求個人安逸更廣闊的視野。如果我們總是知道為甚麼會受苦,那我們的信心便沒有成長的餘地了。

來安慰約伯的三個朋友是些甚麼人?
2:11 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不僅是約伯的朋友,而且也是著名的智者。但他們的智慧終究是狹隘的和不完全的。

你肯不肯分出時間去探望、安慰有需要的人?
2:11 一聽說約伯有困難,他的三個朋友就前來安慰他。雖然後來我們發現他們安慰的話對約伯毫無益處,但至少他們來了。神在責備他們時(42:7)也沒有責備他們所做的事——盡力來到有需要的人身邊。遺憾的是,他們未能安慰約伯。他們自恃於自己的見解,而忽略了約伯的需要。當別人有需要時,我們不但應到他身邊去,還要懂得如何安慰他。

為甚麼約伯的朋友到後來只是靜靜地坐著呢?
2:13 猶太人有這樣的傳統,人若要安慰悲痛的人,便要等對方先張口才可以說話。面對別人的痛苦,最佳的反應便是沉默。約伯的朋友意識到,他的痛苦太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消除的,所以他們甚麼也沒有說(如果他們能保持沉默就好了!)。我們常以為對一個受傷害的朋友總要說些甚麼屬靈和深奧的話,然而人為的回答和客套話,並不比同情的沉默和關愛的陪伴更有效果。

 

受撒但第二次攻擊後,約伯的態度有沒有改變?
3章 約伯面對第二次攻擊——肉體折磨時的反應,與他受到第一次攻擊後的態度有了很大的差別(1:20-22)。約伯沒有詛咒神,但他詛咒了自己的生日。他覺得被神棄絕還不如不出生好。約伯在肉體、感情、靈性上都有掙扎。他的苦難又深又廣。在患難和受苦的日子裡,千萬不要低估我們的脆弱。我們即使不能解脫,也要持守我們的信心。

這一節挺特別的,是指……
3:8 在約伯時代,人可以雇別人來發詛咒。約伯情願占卜者呼喚「鱷魚」吞掉他的生日。

你如何看待約伯求死解脫的要求?
3:11 約伯經歷著肉體上極度的痛苦,以及家庭和財產損失帶來的悲哀。他希望自己死也是無可厚非的。約伯的痛苦把他放在信心的十字路口上,許多對神的觀念都被動搖了(例如祂使你富有,一直保守你免受麻煩和痛苦,或保護你所愛的人)。約伯被趕回到信心的起點。他有兩種選擇:(1)詛咒神和放棄祂,(2)信靠神,從祂那裡取得繼續活下去的力量。

用甚麼來衡量神對人的愛,是人領受了多少福分嗎?
3:23-26 約伯一直非常謹慎地不去敬拜物質財富,只敬拜神。儘管如此,他仍被災難淹沒,故此他抱怨為甚麼自己過正直的生活也有試煉來臨。他所有的生活準則都被打碎,他開始失去方向。試煉和悲痛,無論是暫時的或是長期的,都摧毀不了生命的真正目的。生命的目的並非僅是追求幸福和個人成就,更是要服事和榮耀神。生活的價值和意義並非建築在感覺上,而是在無人能拿走的真實之上,那便是神對我們的愛。不要假設因為神真愛你,便會阻止痛苦發生,事實可能剛好相反。神的愛不能以我們
所受痛苦的大小來測度。保羅教導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將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參羅8:38-39)。
所有的苦難都是人犯罪的結果嗎?
4-5章 以利法聲稱他有來自神啟示的秘密知識(4:12-16),以及豐富的個人體驗(4:8)。他提出,苦難是犯罪的直接後果,如果約伯認罪,他的苦難便會中止。以利法把苦難看成是神的懲罰,而這懲罰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把人帶回到神那裡。以利法的觀點可能是對的(參加6:7-8),卻不適用於約伯的身上。雖然以利法有許多真切有益的建議,但他作了三個錯誤的推斷:(1)清白的好人不會受苦;(2)那些受苦的人是為他們過去的罪受罰;(3)約伯因為做了在神眼中看為錯的事而受苦。有關以利法,請參28章的附表。提幔是以東的一個貿易城市,此地以智慧聞名(參耶49:7)。

 

好人必享通,惡人必滅亡,以利法的立論是否正確?
4:7-8 以利法所說的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那些犯罪惹事的人最終將受到懲罰是不錯的,但清白的好人會免受苦難就不對了。
  聖經中記載和引用的資料都出於神的選擇。但有些記載只是敘述人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並不是要人去倣傚。聖經中提及的罪惡、失敗、邪惡的思想和對神錯誤的觀念都是神聖經話語中的一部分。但我們不要因為它們是聖經中的記載,便去遵循那些錯誤的例子。聖經給我們教導和學習的榜樣,教我們知道哪些是該做及不該做的事情。以利法的言論便是我們要努力避免的,因他只憑個人經驗對別人妄下推斷。

在神的真理中加入自己的見解時需小心……
4:12-13 以利法雖然聲稱他的異象來自屬天的啟示,但這很值得懷疑,因為後來神批評以利法誤解了祂(參42:7)。不管這異象來自何方,在417節中已作了總結。表面上,這句話完全正確:一個人無法與神相比,也不應該試圖詢問神的動機和行為。然而以利法持著這個觀點,在後面加以發揮,加入了自己的見解。他的結論(參5:6-7)表明他對約伯的痛苦理解得很膚淺。這種情況也很容易發生在教師、輔導員和好心的朋友身上,他們的話以部分神的真理開頭,然後卻偏離了。我們不應以個人的觀點及片面的生活經驗去理解、限制神的作為。

主的臣僕、使者就是天使了?怎麼……
4:18-19 天使是愚昧的嗎?我們要記住這是以利法的話而不是神的話。我們要小心地考查以利法的意見,來建立我們對屬靈世界的認識。再者,愚昧一詞的原文只在這裡出現過,它的意思並不明確。我們可理解為這裡是指墮落了的天使,來維護以利法的話的可信度。這一段經文並不是要論述天使,以利法說的是罪人遠在神和天使之下。不過他並不理解神降苦難的更深遠的目的。

 

約伯三友所犯的錯誤,也是我們常犯的嗎?
5:8 約伯的三個朋友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認為約伯是因為犯了大罪才引起痛苦的。他們和約伯當然都不知道神和撒但間的對話(1:6-2:8)。人習慣去責備惹上麻煩的人,但約伯的故事清楚說明我們不應總是責備遭受困擾的人。

怎麼理解「有智慧的……」,這智慧是從神而來的嗎?
5:13 後來保羅也引用了這節經文中的一部分(參林前3:19,即新約中惟一清楚地引用約伯記的地方)。神雖然責備以利法(42:7),但這不是說他所有的話都是錯的。保羅引用的部分就是正確的——人們常常作繭自縛(「中了自己的詭計」)。這也說明應如何運用經文來解釋評論聖經。我們必須熟悉神的全部話語,才能恰當地理解其中難以明白的部分。

以利法說錯了嗎?
5:17 以利法說的不錯——我們做錯了事,受神管教是有福的。但以利法的勸告並不適用於約伯的情況。在本書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約伯受苦並非因犯罪。由此可見,即使我們給別人很好的忠告,但若對他不適用的話,這忠告對他就毫無幫助。在我們想用神的話語安慰別人之前,應該徹底瞭解對方的處境。

以利法的話哪些是對約伯的正確提醒?
5:17-26 以利法的話(5:17-18)說出幾乎被忘記的教誨:痛苦可以幫助我們成長。這是在我們面臨難處和損失時的良言。約伯不理解受苦的原因,因此他對神的信心需要有成長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同樣犯以利法的錯誤。在我們緊緊跟隨神的時候,並不代表祂會替我們排除所有困難。而好行為也不保證有幸運或成功作回報。賞善罰惡掌握在神的手中,祂有自己的安排。撒但的工作就是讓我們懷疑神給我們的恩典。

 

以利法的勸告為何打不動約伯的心?你從中學到甚麼功課?
6:6-7 約伯說,聽以利法的勸告就好像吃無味的蛋白(「蛋青」)。在人們經歷嚴厲的試煉後,毫無幫助的勸導對他們來說是場災難。他們會有禮貌地聽,但內心卻仍滿腹哀愁,根本得不著安慰。對於那些受傷害的人不要急於給予勸告,他們常常需要憐憫多過勸告。

求生不得,可不可求死?
6:8-9 在悲痛中,約伯想放棄掙扎,結束自己的生命,從痛若中解脫出來。但神沒有應允他的請求。祂對約伯有更大的計劃。像約伯一樣,我們在遇到艱難時,也有想放棄的念頭。一帆風順時要信靠神,但在逆境中信靠祂,是考驗我們承受極限並鍛鍊我們信心的時機。不論困擾的大小,要相信神在掌握一切,並看顧我們(參羅8:28)。

約伯說自己無「不義」,是說他無罪嗎?
6:29-30 約伯提到自己的正直,不是因為他無罪,而是因為他與神有正確的關係。他並沒有犯他朋友所控告的罪(參31章他對自己過去生活的總結)。這節經文的另一種意思為,「我的義仍然立得住」。義並不表示無罪(參羅3:23),只有耶穌是無罪的,是沒有錯誤的思想和行動的。在書的末尾我們看到,連約伯也需要改變他對神的態度。雖然如此,約伯仍是義人(參1:8)。他很小心地盡他所能,在生活的各方面順服神。

 

內心有痛苦可以不可以發洩?向誰發洩?怎樣發洩?
7:11 約伯深深地感到痛苦和困擾,並老老實實地向神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宣洩他失意的情緒。我們若要向神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像約伯那樣,不發過激的言語,不做衝動的舉動,因為這可能傷害他人和自己。當激動的情感淹沒我們時,可以在禱告中公開向神表達。這會有助於你從永恆的角度理解你的處境,並給你更大的能力去積極面對。

你為自己的困苦埋怨過神嗎?埋怨令你懷疑神的愛嗎?
7:12 約伯停止和以利法的對話,直接向神說話。雖然約伯在生活上無可指責,但他開始懷疑生存的價值。從他的觀點可引伸出神不看顧他,即神是不公正的。後來神再次指責了約伯的這種態度(38:2)。撒但總是利用這些想法讓我們背棄神。像約伯一樣,我們受苦也許並不是我們犯罪的結果,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使犯罪成為受苦的後果。

「神在鑒察我,數算我的罪……」僅此而已嗎?
7:20 約伯把神當成高高在上的旁觀者。他感到神像是他的敵人,毫無憐憫地看著他在痛苦中掙扎。我們知道,神確實在察看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但我們不該忘記,神絕不僅僅用挑剔的眼光鑒察我們,神是懷著深情在看著我們,祂的目光充滿慈愛。

 

引自:聖經靈修版   
http://bible.now.cc/  
https://www.wai.cc/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e0607/JobComforter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 的頭像
    mini

    這是mini的部落格

    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